这些思想若是合理还好,若是不合理,那可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给别人做嫁衣了。
比如有老师私底下给学生灌输秦国统一的不合理性,那还了得?
因此,这合理而统一的教材的确重要!
成峤没管两人的反应,继续侃侃而谈,把自己的想法全部给表达出来。
“等到第一批学子学成,按理来说应该授予相关类别的官职,但鉴于老师不够,可以派他们去郡学,县学暂时担任学官,教导出更多的学子。”
“以此类推,直到秦国各地的学官足够为止,经年累月之下就能够诞生足够的官吏了。”
“到时候六国还是以类似的方法去做,由秦国各大学宫筛选学官去教导。”
“到时候我们可以夹杂私货,给学子灌输六国的腐朽不堪,把六国给妖魔化,秦国统一天下的合理性等等。”
“对了,秦国的学子也要灌输,否则作为老师的学官都不信,又如何取信六国学子呢?”
“这一代六国人很难改造思想了,本就仇恨深重,我们不求他们鼎力支持,只需要他们安安分分就足够了,但下一代就不一样了。”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他们思想还没有定性,不能任由他们的长辈灌输对秦国的地势,而是要把他们教导成秦国想要的样子。”
“如此一来,学子们就成为了对抗上一辈和六国余孽的急先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最多两代人,天下就只有秦人了。”
“一代人就足以稳固秦国的统治根基。”
听到这里嬴政和吕不韦双眸大亮,三人对视一眼,皆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脑海中顿时产生了一些联想。
经过学宫教育的六国学子跟他们的爹娘叔伯等意见相左,少部分被对方说服,但大部分却是谁也无法说服谁。
但学子们成为了官吏,掌握了知识,掌握了话语权,掌握了权力,他们的话语权可比上一辈大多了。
一方是无关紧要的大量上一辈,一部分与之相比,量虽然少,但可以掌控很多人的命运,那些摇摆不定的人会信谁呢?
信前一种根本没有任何好处,信后一种那可就不一定了,志同道合的人,关照关照很正常吧?
比如两个村落对秦国的看法截然不同,那么作为官吏的学子就扶持志同道合的存活,打压另外一个存活,区别待遇一来,还能不服软吗?
也许有少数不服软,但为生活挣扎的大多数百姓可不会那么硬气,绝对会为了好处改变立场。
毕竟谁受得了好事都是别的村,坏事全是自己村的区别待遇呢?
不患寡,而患不均,人性如此,无人可改!
“第一批学宫的学子,我认为应该挑选军中牺牲将士的遗孤,其次魏现任军中的将士的子女,官职爵位不要太高,把好处给下层军官以及普通士卒。”
“中上层军官可以通过举荐为官为吏,下层军官和普通士卒可没有资格。”
“等到把将士的子女给塞满后,再将范围扩大。”
“相信有这个政策,军心将会大振,将士们将会更加奋勇忘死,忠心耿耿!”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军功勋爵制度是秦国普通百姓改变命运的一条路,但如果有得选择,百姓们还是会选择读书出仕这条路,两者的危险性不在一个档次,荣耀风光,地位前途也是有区别的。
这年头,会识字的人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军卒平时也尊重读书人。
“好,王弟大才!”嬴政忍不住出声赞叹道。
吕不韦也极为震惊,这项政策如果落到实处,那么本就被六国称之为虎狼之士的秦军将士又该如何称呼呢?
……
两人对于成峤的想法领悟很深,但终究还有一点没有悟透,那就是另外再开一条上升通道对于秦军将士的深刻意义。
只有一条打仗立功的上升通道,隐患太大了,将秦国变成了一个军事帝国,一个战争机器。
上上下下的军功勋贵渴望建立更多的功勋,渴望得到更多,于是推着嬴政扩张,不扩张都不行,因为那不是文人的力量,而是暴力机器的力量。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如果是军队呢?
不满于军队的需求,那么要你这个皇帝还有什么用?
不扩张内部矛盾就会扩大,如此一来,也只能通过外部战争转移内部矛盾,满足大大小小军功勋贵们的需求了。
这是秦国一统后没有休养生息,依旧到处扩张征战的根本原因之一。
秦国这只战争机器一旦开始运转就停不下来了。
一个,两个军功勋贵,甚至是少数军功勋贵的意见都没什么,嬴政可以轻易镇压,但大大小小的军功勋贵都是一样的意见,嬴政就不能违背了。
再加上嬴政自身也喜欢开疆拓土,秦国就在征战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秦国人口比起六国差远了,凭什么能够一锤六?
策略什么的都是次要的,最本质的原因是秦国无比变态的动员能力!
皇权不下乡,不存在的,动员能力能够到达每个乡亭聚落,到达乡亭聚落的每个人身上!
说一个简单的数据,战国时期秦国人口与军队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五比一,也就是说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当兵的。
这样的比例后世哪个王朝能够达到?
要注意的是秦国又不是只有青壮年,秦国人口中还有老人孩子妇女,青壮年在总人口中又有多少呢?
说是全民皆兵都不过分!
战争时期,没有参军的男人,老人,孩子,妇女都是在为战争服务的,基本上没有人闲着,都有事情做,还必须在规定的时刻完成分配的任务。
用现代的话说六国已经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如此模样的秦国难道还不是战争机器?
每一个人都是战争机器上的零件,只不过零件的作用不同罢了。
这样的秦国在统一前自然是极为合适,能够将秦国的国力发挥到极致,但统一后还是战争机器就不合适了。
除非一直向外扩张,保持胜多败少,否则容易崩溃,但一直扩张根本不可能,不提一直获胜的难度,常年累月,没有尽头的战争会让人打心底里厌恶!
无论是军卒还是普通人都会厌倦,这也是历史上项羽刘邦打入关中,关中百姓箪食壶浆的重要原因。
军卒和百姓实在是不想打仗了,只想过平静安稳的生活,哪怕苦点累点,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满足了。
学宫的上升通道,就是成峤为了改变秦国战争机器性质的重要政策,与之相比让将士更加舍生忘死,忠心耿耿的作用倒在其次。
……
听闻夸奖,成峤这次没有再谦虚,对着嬴政笑了笑,继续开口。
“学宫计划顺利的话,秦国的官吏足以占据天下大部分紧要官职,他们将是稳定天下的重要基石。”
“等到学宫在天下铺开,学宫毕业学子需要遵守异地为官原则,且任期不能太长,哪怕秦国学宫的学子也是同样如此,规矩最开始就要定下来。”
嬴政和吕不韦自然能够轻易理解成峤的用意,颔首表示赞同。
“学宫的筹建,我觉得应该交给司空府和少府负责,司空府为主,少府为辅。”
“之所以让少府介入,是因为少府在各地都头分支机构,比起司空府更加熟悉地方事务。”
“钱财由商会出,专款专用,除非不够,所以收进少府和国库的钱财该拿出来了。”
“王兄,相国,那笔钱还在吧?”
嬴政和吕不韦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成峤心中有些惊讶,少府的钱财还在就罢了,国都的钱竟然还在?
这说明秦国财政状态良好,至少也是个收支平衡,吕不韦对于财政的理解挺深刻啊,着实是一把好手。
“那就太好了。”
“用六国的钱,来办秦国的事儿,心里就是舒坦。”
嬴政和吕不韦闻言都笑了,的确心里舒坦。
“由于涉及到的钱财数量将会很庞大,所以必要的监察不可少,我建议王兄,相国都要派人监察办事官吏,当然是以辅左之名。”
“君上言之有理,财帛动人心,不可不防,不能给办事官员犯错的机会,这也是为了他们好。”
吕不韦面带微笑,缓缓的捋着胡须,张嘴就来,给出了一个十分冠冕堂皇,正气凛然的理由。
“王弟,你也派人监察吧。”
“钱财由商会出,我会亲自盯着每一笔支出,这已经算是监察了。”
“再说我想派人监察也没法,就罗网那些人怎么可能懂工程里面的猫腻?”
成峤无奈的笑了笑,他麾下堪当大任的人才还是太少了。
“这倒也是。”
“学宫的大祭酒,由王兄你亲自担任,有空的话王兄也以去讲一讲课。”
“啊?”
“我亲自担任大祭酒?
“还可以去讲课?”
嬴政震惊的张开了嘴,如今他未亲政还可以,亲政后怎么可能?
真当王上很闲吗?
“君上,缘何如此安排?”吕不韦惊诧的问道。
“以后学宫的大祭酒都由秦王亲自担任,不是说要去管事,只需要挂个名头,具体事务由下面的人负责。”
“三级学宫,每一次升学都要考核,合格者上,不合格者淘汰,虽然淘汰者也能当官,但他们的ass就要更低。”
“比如没考上郡学的县学生,ass就在乡亭之间。”
“ass最高的是通过最高学宫的毕业考试,再在殿试中入王兄眼中的学子,这类学子在试用期合格后可以直接授予重任。”
“这么说吧,王兄担任大祭酒,天下所有学宫的学子都是王兄的弟子,通过殿试的学子就是亲传弟子,可谓天子门生!”
“这其中的好处……”
讲到这里,成峤闭口不言,拿起茶水喝了口,润了润有些干渴的嗓子。
嬴政的双眸亮得吓人,好像小太阳般灼目耀眼。
吕不韦的双眸也不遑多让,王上主持那所谓的殿试,那他这个相国担任最高学宫毕业考试的考官不过分吧?
这学宫制短时间不可能取代举荐制,很长时间都将是两制并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举荐制就算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也必将被边缘化。
参与进去,担任第一任考官将收获一批优秀的门生故吏,不过那是次要的,他现在就有很多门生故吏,重要的是名垂青史!
这种创举必将名留青史,相关人等也必将名留青史!
对于成峤而言,举荐制是存是留都没什么,只要学宫制成功,举荐制必将边缘化,就算还留存也不过是给高官显贵的福利罢了,在官员占据的不过沧海一粟。
而且可以预见,学宫制一旦深入人心,举荐出身的人必定会被鄙视,不为官场主流,就像明朝的进士鄙视举人,监生,恩荫出身的官员一样。
等到嬴政和吕不韦从遐想中清醒过来,成峤才放下茶杯继续开口。
“王兄,相国别看我说得简单,实际上事情千头万绪,想要成功难度可不小。”
“今天说的不过是个皮毛罢了,以后我们肯定还要进行多次讨论,根据现实情况更改。”
“啪,不管有多难必须成功,我全力支持!”
嬴政不等成峤继续说便开口打断,目光炯炯的看着成峤,脸上还残留着因为兴奋而产生的红晕,大手一拍,斩钉截铁不容置疑道。
“啪,王上明见,老夫也会全力支持。”
吕不韦一张老脸还残留着红晕,老眼精光闪闪,有样学样的一拍桌桉道。
他如今最大的追求除了助秦国完成伟业,就是为了名留青史了。
得,你们都这么说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
干呗!
------题外话------
这章八千多字,从没有一章写这么多,写完眼睛都有些花了……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