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在冷库里整货往外递货的,都是村里的老渔民。</p>
领头的刚开始是赵安国,但没干一会他便出去了,现在变成了老罗,</p>
库中的这么些货,他们是越卸越心惊。</p>
天啊,这不仅是量大,关键还都是值钱的好货,加上了活舱的,居然有6尾黄唇鱼,</p>
到了80年代,他们就没有看过谁一下子捕超过两尾的,</p>
还有大毛鲿和乌鳘鱼,个顶个的都是大货,更别提那20多尾的箭鱼,</p>
同为渔民,他们还真搞不清这鱼,阿勤他们是怎么弄上来的?</p>
“老罗,你老小子好运气啊,两儿子跟着阿勤算是赚大钱了。”</p>
“以前村里说阿勤是妈祖的亲孙子,我还不信,这下可是信了个十足十,这么些年,我就没看过一个海运超过他的。”</p>
“你说阿勤也挺好玩,考上大学听说被开除了,结果混蛋了两年,</p>
谁都以为他这辈子完了,结果突然开窍,把全村,不对,应该全市的渔民都比了下去。”</p>
“说明人家本就聪明,你要不叫你家二小子考个京大。”</p>
“算了吧,二本能上我就得摆大宴了。”</p>
“老罗,你说这么多箭鱼阿勤是咋弄上来的?”</p>
老罗心中美得很啊,这么多货两儿子也有份啊,虽说份额不大,但这基数大啊,每个人至少能有一两万的分红,</p>
一趟三四天就赚一两万,这是抢钱啊!</p>
听得大家的议论,他也不接茬,他哪知道阿勤是咋弄上来的,</p>
之前也问过两个儿子,但就连碎嘴的小儿子,对这些也闭口不语,问得急了,对方还会反问一句,“爹,你到底还想不想让我在阿勤的船上干了?”</p>
老罗也明白了,阿勤肯定有自己独特的窍门,给所有船工下了封口令,</p>
自己不知道就不知道吧,反正自己两儿子都知道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