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走进学堂,朱棣率先说道:</p>
“没想到允熥昨日落水卧床,今日还来学堂上课,可见是个好学的孩子。这说明父皇与大哥对孩子们教导有佳,大明的宗室子弟也都十分优秀,真是可喜可贺啊!”</p>
没想到,武将出身的朱棣,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p>
不过从他说的话中,也不难分辨,另外两人分别是朱元璋和朱标。</p>
朱元璋听后,只是轻哼一声,并未说话。</p>
朱标看向朱棣,面含微笑的打趣道:</p>
“四弟如今竟也会说好话了,允熥,唉!昨日孤一直忙于政事,并未去看望他,没想到他竟来学堂了。”</p>
朱棣只是笑了笑,未去看朱标。</p>
心中升起一丝疑惑,大哥一向贤明,当真没有看清东宫的事情吗?</p>
三人靠近学堂,就听到朱允熥说道:</p>
“先生谈及圣人言论,学生自然不会反驳,圣人之言,我等自然要铭记于心。”</p>
“可先生利于圣人之言,让大明的宗室子弟多读先贤文章,养浩然正气,择贤能,福泽百姓。”</p>
“学生不敢苟同,虽然学生资质平庸,也认为先生是在挑拨大明的文臣武将对立。”</p>
黄子澄闻言,一脸阴沉,目光中带着几分怒气。</p>
即便他如今官职不高,也容不得小儿如此指摘。</p>
他一脸强硬。</p>
“今日你若说不出原由,老夫定去找寻皇上和太子谈论此事。”</p>
如今朝廷对学子多有照顾,因此学子地位极高,此乃国策,所以黄子澄并未将朱允熥放在心上。</p>
如果他敢说读书无用,那他必败无疑。</p>
学堂外。</p>
朱元璋与朱标自然也听到了朱允熥的话,两人面露诧异。</p>
这当真是自己那胆小,不爱言语的孙子,儿子?</p>
朱棣却面带微笑。</p>
看父亲与大哥的样子,想来他们对这个侄儿,都看走了眼。</p>
于是低声说道:</p>
“允熥在学堂中,敢直面与先生辩论,只是这份勇气就很难得了。”</p>
朱标却冷声道:</p>
“小小年纪就敢跟先生辩论,圣贤文章还没读完,就如此狂妄,理应惩罚。”</p>
朱元璋朝朱标甩了一个不悦的眼神,然后又平静的看了朱棣一眼。</p>
“你们二人,莫不是连允熥后面要说的都知道?都小声些,咱先听听允熥还要说些什么?”</p>
朱元璋对朱允熥反驳黄子澄的话,心生一些期待。</p>
尤其是说到挑拨文臣武将一事,有几分兴致,也有几分忌惮。</p>
这时,朱允熥的声音再次传出来。</p>
“先生既知我等皆是大明宗室,让我等多读先贤文章,以文治国。可是先生,你这般又将兵家放在何等位置?还有在边疆为护我大明江山的千万将士们,放在何等位置上?”</p>
朱棣闻言,心中暗自叫好。</p>
朱标都差一点忍不住赞赏了,不过突然止住,瞧瞧偷瞄,正在思考朱允熥所言内容的朱元璋。</p>
见朱元璋并未有反应,才悄悄松了口气。</p>
不过朱标在心中却记了朱允熥一笔。</p>
这小子在外说话竟如此口无遮掩。</p>
学堂中的黄子澄被激怒,一拍桌子就要说话。</p>
朱允炆突然起身,面带谴责的看向朱允熥。</p>
“不可胡言,允熥,先生所教皆是圣贤文章,让我等注意自身品德。而治国之道,自然以朝堂的诸公们为重。”</p>
“而边疆的将士们,驻守边疆,乃是职责所在,只要不出错即可,哪里比得上朝堂诸公们重要?”</p>
“你现在太过年幼,应以学习圣贤书为己要,不该与先生多做争论。”</p>
靠,这小崽子的脑袋被驴踢了吧?</p>
朱允熥扫了一眼朱允炆,想到他登基后做的那些荒唐事,原来在小时候就初见端倪了。</p>
这时,黄子澄见朱允炆站在自己这边,心中自是喜不自胜,认为此子不错,不枉费自己如此教他。</p>
“允炆殿下说的不错,边疆将士的职责便是维护边疆安定,为我大明征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