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旁,方孝孺轻轻笑出了声,先行向朱元璋深深鞠了一躬,随后道:</p>
“微臣认为,皇孙关于中原的见解并无偏差。我们应当超越地理的局限来定义中原,应以中原百姓的角度来认识中原。”</p>
“无论何地,只要中原子民生根发芽、耕耘居住,那片土地便是吾辈心中的中原。”</p>
见到方孝孺挺身而出为自己辩护,朱允熥点头微笑。</p>
这位在礼乐儒家思想上,不懈倡导周礼之人,此番言论自然而然地源自“入华夏则华夏之”的深远哲思。</p>
言之凿凿,无懈可击,让人无可挑剔。</p>
朱允熥接续话题,朗声道:“先生所言甚是,学生铭记在心。大明朝能有今日九州版图,全赖先民们在蛮荒中披荆斩棘。”</p>
“以简陋之石对抗猛兽,开拓疆土,培育沃壤,方成就了今日的中原盛世。”</p>
言及此,朱允熥眼神一凝,话锋陡转,准备引出他真正意图探讨的政治理念。</p>
他沉声说道:“我汉族大明威震四海,粮仓丰盈,皆因先祖开疆拓土,皇爷爷自淮西崛起,重振中原正统。”</p>
“倘若我们这些后人忘却了先民对土地的渴望与奋斗,我们又凭什么让后世评价?莫非我们还不如那些拓土开天的先民吗?”</p>
言至此处,朱允熥语调更低沉:“土地,乃是我大明江山永固的基石。若要大明千秋万代,就必须如先民那样,怀揣对土地的无限渴望与重视。”</p>
言罢,朱允熥的目光缓缓转向自始至终沉默不语的朱元璋。</p>
他心里明白,这一番话断不会触动朱元璋的逆鳞。</p>
对大明子民而言,土地天生就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p>
而对朱元璋来说,这份吸引力更是无比强烈。</p>
试想,若早年朱家在凤阳中都有土地,今日的大明王朝是否存在或许都是未知数。</p>
果不其然,朱元璋的面色透出一抹不同寻常,在四周惊诧的目光中,他深叹了口气,悠悠道。</p>
“想当年,若是咱家能有几亩良田……”</p>
言罢,朱元璋轻轻摇头。</p>
转眼望向朱允熥,他的脸上绽放出一抹笑意:“你之前提过南疆有地一年三熟,可是真的?”</p>
朱允熥郑重其事地颔了颔首,“回皇爷爷,孙儿未有半句虚言。”</p>
糟糕。</p>
一旁的刘三吾心头猛地一紧,急忙回头,目光飞快地扫过身后几位朝廷重臣。</p>
朱允熥没有停顿,继续言道:“我大明立国24载,百姓逐渐安宁,生活富足,粮仓渐满。”</p>
“但这皆因我大明初立,万民久经前元压榨,又逢元末乱世,战事连绵,人口剧减。我朝推行鱼鳞图册,均田于民,这才使得人皆有田可耕。”</p>
朱元璋颔首,语气中带着几分狠厉:“前元的滔天恶行,实在可恨。”</p>
本在一旁静待朱允熥受责的朱允炆,心中几乎要呼喊出声。</p>
怎会如此?</p>
画风突变,皇爷爷竟与朱允熥这般默契十足。</p>
而自始至终,朱允熥的目光未曾掠过朱允炆半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