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明而言,殖民的想法太过先进,连朱元璋与朱标亦对此态度模糊,未敢明确表态。</p>
这份未知的掌控感,首次让朱允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p>
执墨笔,凝视空白宣纸,他心潮起伏,思如泉涌。</p>
殖民虽能为未来争取资源拓宽道路,但国内土地改革,至今仍是悬而未决的难题。</p>
片刻之后,笔尖轻触纸面,缓缓游走,字句跃然纸上。</p>
摊丁入亩,商税革新……</p>
数条经实践验证的改革良策,在他的笔下逐一呈现。</p>
望着那墨香犹存的字句,朱允熥微微舒了一口气。</p>
古人云,欲安外必先安内,对此,朱允熥深有共鸣。</p>
无论将来大明疆域拓展至何等辽阔,根基依旧在于中原这片祖辈传承的土地。</p>
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如同双刃剑,稍有偏差,便可能引发大明社稷的动荡波澜。</p>
朱允熥的眉头轻轻锁起,手指一伸,将那纸张擒住,轻轻一揉,再一举手,它便悄无声息地沉入旁边的砚台之中。</p>
他的目光随着纸张逐渐吞噬墨水,一点点浸染成夜色深沉,直至全然漆黑,这才缓缓挪开视线。</p>
朱元璋命他整理并呈上关于拓殖策略的文案,这事不急。</p>
而当下,他心中盘算的是,给远在北方的老四叔捎去一封书信。</p>
笔锋重落,朱允熥手腕翻飞间,墨迹如龙蛇跃动。</p>
“四叔亲启,侄儿允熥,见过四叔。”</p>
“四叔自京城北返已逾十日,侄儿思之心切。念及四叔昔年力谏皇爷爷允我离宫习武,此恩此情,侄儿铭记五内。”</p>
“……”</p>
字句如泉涌,不消片刻,几张纸已被填满。</p>
捏着最后一页,朱允熥微倾首,唇边轻启,温柔的气息拂过未干的墨痕。</p>
信笺被搁置一旁,待字墨干涸,才收入信封之中。</p>
“刘远。”</p>
家书写好,朱允熥脸上的忧虑似随风散,一股英气勃然焕发。</p>
亲军羽林卫刘远闻声疾步而入,抱拳行礼,“三爷。”</p>
朱允熥手持信笺,抬手递上前:“派人,把这信送到北平,务必亲手交给四叔。”</p>
刘远接过信,脸上却浮现出几分犹豫。</p>
按大明律例,皇族成员间不得私相交结,更遑论书信往还。</p>
即便是藩王与朝廷沟通,也需循规蹈矩,以奏折形式呈于应天府。</p>
朱允熥此举,显然违背了规矩。</p>
刘远抬眼望向他,心头疑惑难解。</p>
三爷分明知晓此律,为何偏要自己违令行事?</p>
朱允熥眸光一闪:“吩咐你的事,只管去做便是。何故畏首畏尾?”</p>
刘远欲言又止,满腹苦衷难以言表。</p>
一旦陛下最终得知,那滔天怒火或许不会烧及三爷,却势必如倾盆大雨般浇在自己头顶。</p>
见刘远脸上仍有犹豫之色,朱允熥语声沉稳,“你乃是我麾下之人,有任何风浪,我自会为你挡下。”</p>
三爷把他当自己人!</p>
心绪波动的刘远,深深吸了一口气,双目炯炯有神地锁定朱允熥。</p>
他用力颔首,“属下即刻行动,必保此信毫发无损,亲手送达燕王殿下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