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方孝孺:皇太孙还是心系老师的(1 / 2)

方孝孺同样行礼回敬:“见过皇太孙。”</p>

二人的身影几乎同时弯下,又同时挺直。</p>

朱允熥脸庞漾起笑意,“今天先生怎么有空到东宫来?”</p>

话一出口,他自己都感到有些羞赧。</p>

自打方孝孺被他请入宫中,对方不仅为他在士人中树立了好名声,还帮他扭转了外界对其软弱内向的印象。</p>

据说,为了西安门那档子事,方孝孺还在城里和不少文人争执了一番。</p>

反观他自己,在重启的大本堂里,和那些皇叔们学习的日子不过寥寥数日,就被朝廷的事务缠身,再难抽身继续学业。</p>

方孝孺语气中带着几分幽怨:“皇太孙您可是有好一段时间没去大本堂了。您未及冠,虽在圣贤经典、世事道理上有所进步,可学问嘛,总归是多学些好。”</p>

朱允熥的脸色愈发尴尬。</p>

他拱手解释道:“先生,近来朝廷事务纷乱,作为皇室一员,监国皇太孙,时间对我来说总是捉襟见肘。”</p>

方孝孺微微颔首,“既然如此,那就让微臣检查一下您的学业进度,看看有没有什么疏漏吧。”</p>

只是来查作业的吗?</p>

朱允熥二话不说,当即应允。</p>

后来,方孝孺提了几条问题,朱允熥应对自如,既有先贤们在学问上的独到见解,也融入了自己的深刻分析。</p>

一番交流后,方孝孺脸上终于绽放出微笑。</p>

“皇太孙日理万机,学业却也毫不松懈,见解依旧犀利,和往常一样令人欣慰。但若皇太孙得闲,还应多去大本堂静心研读,广纳群书。”</p>

朱允炆恭敬地行礼:“学生铭记在心,先生的教诲不敢忘。”</p>

他以为今天的学术交流到此为止了。</p>

没想到,方孝孺脸上竟罕见地现出一抹迟疑。</p>

朱允炆略感好奇:“先生还有何指教?”</p>

方孝孺先是颔首,复又摇头,支支吾吾地说:“臣听说,今天朝上……众位大臣能在…邮票上留下丹青……”</p>

嘿嘿嘿。</p>

朱允炆差点笑出声。</p>

原来,方孝孺也听说了殿内讨论的驿站改革及邮票之事。</p>

他在士人中声名显赫,一生最重视声誉,面对能借邮票传播名声的机会,怎能错过。</p>

他是来求这个的。</p>

朱允炆爽快应承:“是学生疏忽了,我已吩咐翰林学士解缙,他会登门拜访,求取先生的书法用于邮票设计。”</p>

“哎呀。”</p>

方孝孺张大了嘴,感觉自己老脸滚烫。</p>

得知皇太孙已将此事安排妥当,心中不免懊悔又感动,连忙施礼告退。</p>

皇太孙还真是心系自己这个老师啊。</p>

方孝孺一路小跑,既懊恼又欢喜,暗自庆幸当初选对了学生。</p>

……</p>

“皇太孙该不会是把我忘了吧?”</p>

李景隆迈进午门,一路向东宫行进,边走边在心底嘀咕。</p>

这段日子,数都数不清了。</p>

皇太孙再也没踏进家门一步,更别提跟他探讨兵法了。</p>

难不成,皇太孙的心已经不在他这儿了?</p>

第一次,李景隆感到职业生涯的寒风嗖嗖吹过。</p>

他那帝师的美梦,似乎也越飘越远。</p>

今天,李景隆终于憋不住了,决定亲自进宫要个……</p>

不对。</p>

他是要去重新赢得皇太孙的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