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望着刘三吾那看似波澜不惊的进言,心中却腾起一股莫名的烦躁,正待反驳,却不料背后响起一声怒斥。</p>
“闭嘴。”</p>
众人的目光纷纷转向后方。</p>
只见轮椅上的朱标,面色已带上几分愠怒:“大军未动,你们就在这里妄谈什么战败,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妥当吗?”</p>
难道你们在诅咒即将踏上征途的将士吗?</p>
朱标的面色十分难看,透露着他的不满。</p>
一直等着朱允熥与群臣争辩的朱元璋,眼角余光扫过朱标,淡淡一笑。</p>
咱的标儿,心气还在。</p>
刘三吾等人惊慌地望着久未在朝堂发言的朱标,此刻正怒视着他们,心里不由得生出几分忐忑。</p>
刘三吾嘴唇微颤,弯腰欲答:“回太子殿下……臣……”</p>
朱标却是挥手打断。</p>
“倭国南北朝之争,如三国末年,现在正是统一的契机。我国与倭国仅一水之隔,南朝秋吉尊我国为上国,此时若不伸出援手,我大明的脸面何存?”</p>
“将我们平日里高喊的仁义道德又置于何地?若是因你们的拖延与怠慢,让朝堂讨论拖沓数日,最终导致南朝灭亡,你们今后还怎有颜面自诩仁义?”</p>
朱允熥注视着朱标全情投入,心中的感触如潮水般涌动。</p>
朱标质问的话语,每一句都精准地击中了刘三吾等人的道德软肋,就像高手打蛇直取七寸,让他们哑口无言。</p>
此时的刘三吾等人,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p>
朱标言辞清晰,逻辑明确。</p>
倭国南朝秋吉家族是倭国的正统血脉,尊大明为上国。</p>
现在,倭国正处于关键时刻,若是因为他们的延误导致这衣带水之邻的正统传承受阻。</p>
那么他们平时标榜的仁义道德将瞬间崩塌,恐怕未来再难有颜面谈论仁义二字。</p>
赵勉首先反应过来,拱手认错:“臣等考虑不周,在君前失言,险些让倭国局势生变,实在是罪过。”</p>
刘三吾脸色铁青,不甘心地低下了头。</p>
他承担不起导致倭国正统南朝秋吉氏灭亡的责任。</p>
更不希望自己那以仁义自居的名声有任何瑕疵。</p>
朱元璋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看在你们为国家筹谋,心系将士的份上,此事不再追究,都退下吧。”</p>
试探失败的刘三吾、赵勉等人,只好退出。</p>
望着几人远去的背影,朱允熥没好气地道。</p>
“真是可恶啊。”</p>
话音未落,他的目光偷偷瞥向已朱标,以及一旁朱元璋。</p>
朱元璋哼了两声,眼神中带着几分玩味:“确实可恶。”</p>
朱允熥立刻堆起笑容,“这些人明明不通军事,却偏要整天插手军务,难道他们以为我大明还是那个被文官束缚手脚的南宋?出兵前还需他们绘制行军布阵图?”</p>
朱允熥早就憋着一股劲儿,打算好好收拾文官,给将来的大明朝官员们立下规矩。</p>
朱元璋倒是呵呵一笑,“真是有其爷必有其孙啊。咱就是因为太了解这些人的德行,才没把对付倭寇的事拿到朝廷上去说。”</p>
朱允熥一听,立刻凑到朱元璋跟前。</p>
“爷爷,孙儿琢磨着,人们常讲武将不通文墨,打仗容易鲁莽。可依我看,那些对行军打仗一窍不通的人瞎掺和,那才是真正的危险。”</p>
“看看北宋南宋的教训,我们大明朝得引以为戒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