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平谷皇庄妇女端上了饭菜。</p>
朱允熥洗净手,涂了皂角和草木灰,依旧难掩油烟味,只好坐在朱元璋下面。</p>
朱元璋兴奋地拿起饭碗,夹了些菜。</p>
朱标悠然地望着朱允熥,轻轻弹掉朱允熥衣角的灰尘。</p>
“解缙那里,你真的能够放心吗?”</p>
朱允熥给朱标的碗里加了一条炸熟的小鱼,冷静地回答。</p>
“处变不惊,才能成就大事。做事情,谁都得亲自处理。”</p>
朱标笑了笑,点头认同,拿起饭碗,认真品尝。</p>
一时间,桌子上只剩老朱家祖孙三人享受美食。</p>
……</p>
应天城,特别是东城区,此时闹得沸沸扬扬。</p>
喧闹声太大,吓得官员们赶紧出来看看出了什么事。</p>
问了一番回来,大部分官员像是躲瘟疫般,匆忙回到衙门,还提醒手下关好大门。</p>
今天一概不许闲人进入。</p>
而一些好事的官员,就远远站在崇礼街拥挤的人群后面,悄悄探头好奇地观看。</p>
只有少数人,听到外面的动静后,纷纷找借口溜走。</p>
这种情况下,几乎无人关注他们的去向。</p>
在东城墙根,一座刚建成的、备受关注的书局面前。</p>
一队府军卫兵已去全副武装,保护着整座建筑。</p>
此时,他们背后的书局内,寂静无声。</p>
然而,没怎么工夫,小屋里突然冒出噪杂声。</p>
“解学士。”</p>
“不好了,他们真的来了。”</p>
一个身穿青衣的小吏,从翰林院赶来助阵,满脸焦虑,迅速穿过小侧门进入书局。</p>
解缙正埋首于堆积如山的书籍和刚印制的第二版文报。</p>
手拿一份文报,满脸油墨,腰板挺直。</p>
小吏看到解缙,匆忙上前,喘着气说:“解学士,大事不好。一群读书人正向书局走来,现在已经在街上了。”</p>
说话间,小吏在书局内张望,心中快速盘算,一旦有事他该如何带领众人逃走。</p>
解缙则面无表情,淡淡地说。</p>
“不是还有府军卫守在外头吗?他们难道已经闯入了?”</p>
小吏一听,先是一愣,然后着急地跺脚。</p>
“解学士,您快跟我走,去皇宫躲躲。再晚些,真的让他们堵住了,只怕难以脱身了。”</p>
这时,书局的其他人纷纷投来注目。</p>
解缙环顾四周,微笑着询问:“诸位,我们怀揣心学信仰,每日在此努力奋斗,只为弘扬心学,推动知行合一,让大明的读书人都能悟透真理,明白书外之理,做到知行合一,追寻真谛。”</p>
“现在,无论不解、愤怒或不满的人都前来质问我们,申讨我们坚持的事业,面对此般严峻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p>
此处汇聚的,皆是自朱允熥倡导知行合一、推广心学以来,解缙在国子监、学堂、士大夫中找到的志同道合的人。</p>
众人听后,无须商议,毫不犹豫。</p>
齐声高喊:“知行合一,探求真谛。”</p>
“探求真谛。”</p>
“知行合一。”</p>
解缙面露微笑,笑声越发开朗。</p>
“好。即便泰山崩于前,我亦义无反顾。”</p>
“我们愿随学士共赴前程。”</p>
那位通报消息的小吏,眼见解缙与书生坚定不移地走向书局外,焦急不已,他咬紧牙关,想起皇太孙多次叮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