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得好,为官就得亲力亲为。有了你们的精心照看,红薯产量肯定不赖,上林苑这次立了大功。”</p>
正当朱元璋这么说时,翟善等人匆匆赶到。</p>
听说皇上还没开挖就先给上林苑监论功行赏,大家心中都不免感叹一番。</p>
翟善环顾四周,随即上前,满脸笑意。</p>
“缪监正掌管上林苑多年,臣常听说,他即便回家也是满身泥土,家里夫人常为此抱怨,说缪大人身为大明三品大员,倒不如早年在家读书种田时体面。”</p>
吏部尚书的话一出口,周围的官员纷纷附和。</p>
这话表面像是为缪良哲打抱不平,带点玩笑意味,实则是在实实在在地夸奖缪良哲,花花轿子众人抬。</p>
果不其然。</p>
朱元璋听了这话,瞅了翟善一眼,眼睛都眯了起来。</p>
“老缪啊,你是个脚踏实地的汉子,为咱大明出了不少力,这份情咱可都记着呢。”</p>
“回头咱让人在宫里好好商量一下,给你家媳妇儿赐个诰命夫人,算是咱对她这份理解的回报。以后啊,就别再埋怨朝廷了。”</p>
翟善一干人等闻此言,顿时爆发出一阵笑。</p>
缪良哲听见皇上的话,有些不知所措,黝黑的脸颊泛起红晕,拱手道:“微臣这点小事,何足挂齿。妇道人家不懂朝廷大事,臣回去必定好好教导一番。”</p>
言罢,缪良哲眼神闪烁,偷偷瞥向翟善。</p>
翟善见状,朗声笑道:“皇上,缪监正的辛劳,吏部都记在心里呢。今日皇上亲自动手,带领我们在这红薯田里劳作,咱们可得加快速度,别让这地里的活计耽误了正事。”</p>
朱元璋环视四周的臣子,笑声爽朗:“那就别愣着了,一人负责一条红薯沟,今天干不完,谁也别想走。”</p>
皇上一声令下,众官员纷纷响应。</p>
无论是否真的拿得起锄头,能不能完成这上百米长的红薯沟挖掘,都纷纷向周围的村民借起工具来,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p>
郁新与张襄并肩而行,目光交汇于那正兴致勃勃指挥众人分领红薯沟的皇上身上。</p>
张襄压低声音:“郁新兄,户部大权在握,关乎田赋,依你看,这红薯今年能有多少的收成?”</p>
郁新接过村民递来的锄头,掂量了几下,低语回应:“你没见缪良哲那神情?他说昨天刚挖了一坑,看来确实不错,说不定真如太孙之前预测的那样……”</p>
红薯,似乎真是个高产的农作物。</p>
但郁新心中五味杂陈,高产意味着若能广泛种植,百姓自然有粮食吃,然而……</p>
这国家,终究是由一个个百姓组成。</p>
想到这里,他的心被莫名的忧虑缠绕。</p>
张襄欲言又止,似有疑虑:“真能亩产20石?如此一来,百姓一人只需耕种一二亩地,足以全年温饱了……”</p>
沉吟片刻,他又摆了摆手,若真如此,他得提议几项如隋炀帝大运河般的浩大工程了。</p>
张襄默默注视着已步入红薯田的郁新,即便亩产不足20石,只要有8石,过两年也能向户部多争取些银钱办大事。</p>
冯宏朗之流凭奇策得官,工部这两年脸面全无。</p>
身为工部尚书,他必须挽回局面,更何况,他也是读圣贤书长大的人。</p>
此时,朱允熥陪在朱标身边,来到红薯地。</p>
只见朱元璋已率一众朝中重臣,手执锄头在田里热火朝天地忙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