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皇太孙大婚之日(1 / 2)

朱允熥轻声接上了话茬:“用这水泥法,不管是建九边长城还是城池,最关键的在于建造简便,省时省力。”</p>

“建城墙嘛,先搭钢筋架子,外面套上木模,再往里灌混了石头的水泥浆,等水泥干了,城墙就成了。别说内地建城,单说九边长城,北地地形复杂,用水泥能大大节省人力。”</p>

科技进步的最大好处是啥?</p>

省时间,提效率呗。</p>

现在大明是怎么建城池,造九边长城的?</p>

不管是城池还是长城,先挖地基,底下铺碎石,条石,再往上堆碎石、黄土打基础,最后用规整的条石或青砖,抹上糯米灰一层层砌上去。</p>

耗时耗力不说,在九边那种地势险恶的地方,就连长城用的条石都得从老远的地方人力运过去。</p>

用水泥可就不一样了。</p>

水泥一袋袋拉到工地,碎石现场就能找。</p>

除了建得快,朝廷以后建九边长城的开销,也会比现在这法子省得多。</p>

朱元璋只剩感慨了,也终于明白,这小子为啥明天大婚,今天还拽着自己出城来看这水泥路。</p>

他不由得感叹:“这法子真是妙得很呐。”</p>

朱允熥嘴角一扬:“禀皇爷爷,水泥的用处可不止这些。用对了地方,它能派上无数用场。”</p>

朱元璋一听,心里头那个痒痒。</p>

他随即四下看了看,嘿嘿一笑,拉起朱允熥的手,就往路边一个还没拆的工棚走去了。</p>

“你慢慢说,咱仔细听着。”</p>

朱允熥轻轻颔首。</p>

“以后朝廷多烧些水泥,除了朝廷用,剩下的还能帮助老百姓盖房子。地方上也可以用这水泥,在以前没法动工的地方建桥,连接各地。”</p>

“要是哪个地方城墙破了,用水泥修补,又能省下不少国库的钱。最重要的是,以后再有洪水,咱们能用这水泥赶紧堵漏,加固河堤。”</p>

“还能建那种不会垮的水渠,灌溉农田,造福一方。”</p>

朱元璋听完这一系列好处,心里已是激动不已。</p>

他明白,这些还只是朱允熥当下能想到的,肯定还有更多没说的。</p>

“不错,真是不错。”</p>

朱元璋连连叫好。</p>

沐英这时悄悄上前,满脸笑意来到朱元璋面前,弯腰行礼。</p>

“微臣恭贺皇上,今日得此水泥法,大明朝又添一臂之力。臣才疏学浅,只想到若是在云南那崇山峻岭间铺上水泥路,我军将来征讨地方叛乱就能如闪电般迅速。”</p>

“更能在险要位置建城堡,切断叛乱分子的联系,防止他们势力扩大。眼下朝廷推行的土流并存政策,便可以逐步过渡到以流官为主,让他们彻底被教化。”</p>

朱允熥听岳父这一席话,不由得有些诧异。</p>

未曾想岳父镇守云南多年,已经意识到要彻底收服云南,必须以流官为主,实行改土归流。</p>

但转念一想,朱允熥心里也就释然了。</p>

改土归流这样的大政策,本就是在土流并存的基础上,需历经百年逐步实施的。</p>

并非他们想不到,而是即便想到了,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办到的。</p>

世间事万物皆可变,唯有人心最难改变。</p>

让东南那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改变,哪是一朝一夕的事。</p>

朱元璋此时龙颜大悦:“行,如此甚好。”</p>

感慨过后,朱元璋立刻收起笑容,目光变得严肃:“这方法绝对不能流传出去,不能落入外人之手。”</p>

这是皇帝的命令。</p>

朱允熥,沐英,解缙等人连忙上前鞠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