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2 / 2)

全称,六尚二十四司。</p>

当朝皇帝李建成,直接吩咐,尚服派一位从五品的尚宫,尚工也一样,正司珍挑选优秀的人,立即入蜀,在成都恭候太国舅。</p>

是窦乐说错了。</p>

错就是错了,尚服依旧要派人,加派了尚工以及司珍司的人。</p>

数日后。</p>

成都。</p>

在这里等窦乐的,可不止是尚宫与掌珍,以及工匠们。</p>

还有李绩。</p>

李绩被李靖忽悠了一次,跑来蜀地,负责研究对洱海的战略。</p>

见到窦乐,也没抱怨。</p>

倒是窦乐说道:“诸将借过了对高句丽之战,是不是感觉很遗憾。”</p>

李绩笑着回答:“薛家四郎、五郎喝醉酒,抱怨几句。他家二郎在辽东,也是立了功的。”</p>

两个相互见礼之后,从洱海北上赶来的李道宗也过来见礼。</p>

在成都休整两日。</p>

在成都休整的时候。</p>

李道宗奉上一份自己对洱海的见解。</p>

窦乐听扫了一眼李绩后,就将李道宗写的厚厚一本书见解扔到了一旁,冲着苏有福打了一个眼色。</p>

苏有福捧着送到了李绩面前。</p>

李绩只看了一个开头,微微的摇了摇头。</p>

窦乐开口:“这个不好。”</p>

李道宗:“请太国舅指点。”</p>

窦乐看向李绩。</p>

李绩起身说道:“所有的,任何一个有可能听诏不听宣的,都在潜在的威胁。更严重的是,受我们资助的独立小国,他们一定会背叛,在我们虚弱的时候,或者另有人给他们更多好处的时候。”</p>

李绩说完等着窦乐的回应。</p>

窦乐说道:</p>

“最后,汉化。”</p>

说到汉化,窦乐只说了两个字。</p>

李绩明白。</p>

任何没有被中原文明同化过的,都可以称之为,非我族类。</p>

其心必异。</p>

窦乐的说法,有些过于极端了。</p>

可窦乐是太国舅。</p>

大唐眼下有这个底气。</p>

所以,极端又如何。</p>

李道宗看着李绩,他从李绩的话中也听出意思。</p>

www.mbeoge.cc。m.mbeoge.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