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的颇具神韵,给刘据一种奇妙的感觉,就像是在小时候吃干脆面集水浒英雄卡一样,将这群将星尽收如麾下,大事可成!</p>
但,细想想,这些就是自己的臣子。</p>
朕活得是真爽啊...</p>
太子乖乖跟在父皇身后,</p>
声音轻不可闻,</p>
“父皇,儿臣错了。”</p>
刘据举起手,仰望父皇高大魁梧的背影,太子闭嘴,刘据的声音响起,</p>
“我总算知道你想不清楚的是何事了。”</p>
闻言,太子进茫然的抬起头,就连他都说不清楚,自己疑惑的是何事,</p>
刘据站定,转身,</p>
他不想俯视着儿子,便蹲在儿子面前,</p>
说道,</p>
“你不明白该把百姓当做一群人,还是一个人。”</p>
太子进缓缓睁大眼睛,豁然开朗,黑亮的瞳孔又闪动泪水,有种孤独后被人理解的幸福感,</p>
刘据叹口气,他想到此处,也颇为不易,</p>
要将百姓当做是一个群体,还是当成无数个个体,</p>
听起来抽象,却深含哲学意味。</p>
普通人自不用考虑这些,只把每个人当做独立的个体就是,因为普通人的身边都是有身份的独立个体,如父亲、母亲、朋友、老师。</p>
但官员却不同,君王更是不同,</p>
在下达政令时,要将百姓看为群体,还是个体?</p>
周官所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称呼地方的大官员为牧,管理地方称为牧,</p>
就拿草原上放养牛羊的牧民而言,管理羊群,只要是将羊群看为一个整体,哪个疯子会去关心具体每一匹羊的感受?除非是个别的羊出现了特殊情况。</p>
太子此番选择,表面上看起来是愚善,核心问题却是还没有代入到管理者的身份。</p>
若其他皇帝见到太子如此愚善,大多是责骂怪罪,却不能对症下药,可刘据不同,别忘了太子进的敏感是遗传谁的,</p>
“爹,孩儿还是不明白,那到底应何时将百姓看为羊群,又该何时将百姓看成是羊?”</p>
刘进的话将刘据问住。</p>
这问题根本没法回答,完全是凭直觉的转换,这种感觉是没办法教导的,</p>
想了想,刘据问道,</p>
“你可知诸子百家,与寻常人有何不同?”</p>
“他们都是大才,春秋战国大争之世,各家著书立说自成一派,是能青史留名的人物,他们写的书,过了这么久,我们还要看呢。”</p>
“你这么说倒也没错....”</p>
刘据想到了轴心时代的说法,后人将公元前六百年到公元前三百年的这一时期,称为“轴心时代”,在完全不同的地理区域间,如中国、西方、印度,同时出现了影响人类进程的思想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