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氏摇摇头,“我知道你关心我,但母后那里也需要我陪着为好,我还是和你一并进宫吧。”</p>
朱标还是扶着媳妇往屋内走,“爹娘那里有我,你现在的安危也很重要,别忘了,历史上你弃我和雄英而去,这次说什么都不能依你,等这个孩子生下来,两个娃就够了。”</p>
“好,那你也要注意。”常氏见状也只能作罢,她也不问丈夫对吕氏和朱允炆的打算,青梅竹马长大,她了解丈夫的性子,这些事情他心里有数。</p>
朱标笑着回应妻子,“嗯,你也早点休息。”</p>
一旁在玩儿的朱雄英,听到爹娘的对话,抓住了关键词,眨巴着大眼睛,“爹,你要进宫找皇爷爷和皇奶奶吗?我也想去。”</p>
常氏摸摸儿子的头边讲道理,“天色太晚了,你明天再去看皇爷爷皇奶奶。”</p>
朱雄英抿着小嘴,还是有些不情愿,“可是我也担心皇爷爷皇奶奶,现在就想和爹一起去。”</p>
朱标一把抱起儿子,“那走吧,跟爹一起去,你皇爷爷看到你心情也会好些。”</p>
朱雄英立马扒着老爹的脖子不放,笑着露出了小米牙,“娘,我和爹走咯,你在家好好休息。”</p>
“不许给你爹添乱啊。”常氏捏了捏儿子的小脸,也随这爷俩儿了。</p>
......</p>
永乐年间</p>
朱棣眼中的怒火不比他老子少,这一个个干得可真漂亮,把大明都玩崩了。</p>
朱高炽忧愁的不行,想骂后人,但人不在面前就显得很无力。</p>
在某个驿站休息的朱瞻基,挠着脑袋想不明白,自己的后代都这么没出息?</p>
朱高煦朱高燧也做不到置身事外,被灭的谁能保证没有他们的后代,打算写折子给老爹诉诉苦。</p>
正德年间</p>
朱厚照纠结了下,他似乎没有后代,不然朱厚熜也不会当上皇帝了,要不就是他有后代,但儿子早死,来不及留下娃。</p>
天启七年</p>
朱由检已经顾不上一国之君的形象了,泪如雨下,瘫坐在地上,这个末帝是他啊,殉国了,农民军还有清军,大明竟然亡在他手中。</p>
王承恩也跪在旁边,红着眼眶,“皇上,您要振作啊,如今光幕说的,何尝不是给大明一次机会。”</p>
朱由检一把鼻涕一把泪,“皇兄刚去,朕接手了大明,本以后会将大明治理得蒸蒸日上,结果历史上亡国了,朕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啊。”</p>
......</p>
其他朝代的观众们除了感叹议论,老百姓们比比哪个王朝宗室最惨外,好像和百姓们关系不大。</p>
除了唐、明的皇帝们外,其他朝代的帝王还在心惊胆战,生怕被提名了,这排队点名可真难受。</p>
{三号网友说:结局最好的应该是汉朝吧,国亡了,子孙也没受到灭顶之灾,至于最差的我感觉是北宋。</p>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除了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被俘外,皇室宗亲贵戚(包括后妃、亲王、皇孙、驸马、公主等)、此外还有臣子、工匠、百姓等共计十万余人被押送到金国}</p>
赵匡胤的心一下子跌落到谷底,哪怕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深入骨髓的悲凉还是让他身体不由自主的颤抖,“国灭了,天子宗亲、臣民都被俘了?”</p>
老赵头被打击的不轻,眼泪在脸颊上滑落,他何时这般狼狈过。</p>
赵光义在府中叹着气,他大哥的后代不行啊,等明日他就进宫好好和大哥说说。</p>
熙宁年间</p>
赵顼呆呆的坐在龙椅上,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光幕,他有预感这徽宗是他儿子,但他不明白这混账玩意儿,到底是怎么把大宋玩崩的?导致自己和儿子甚至大臣们都被俘虏?要不是光幕上这样讲,他都觉得是谁在跟他开玩笑。</p>
苏轼、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眼里也满是无尽的悲伤,国亡了,还是以这种方式。</p>
绍圣年间</p>
赵煦这下心里的疑惑尘埃落定了,赵佶即位,那他只怕和老父亲一样英年早逝,想到此前后世人说赵佶当书画家,赵煦就两眼一黑,这家伙,当了皇帝不会还沉迷这些不顾国事吧?</p>
哪怕现在天色已晚,赵煦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来人,传赵佶进宫。”</p>
端王府上,赵佶虽然不敢相信,但他觉得这宋徽宗真的是自己,他把大宋搞灭了,皇兄还能放过他?</p>
越想越难过,赵佶感觉自己的人生就是个悲剧,瞬间泪如泉涌。</p>
北宋的百姓们今晚感觉也无法入眠了,夜空中仿佛被乌云笼罩了一样,所有人都失去了笑容,绍圣年间的百姓们已经准备明日一早就去宫门口请愿,千万不要赵佶当皇帝。</p>
大臣们的身上也绷紧了皮,都在为明日的早朝做准备了。</p>
看完这些王朝宗室的结局,嬴政这心根本放不下来,大秦灭国时,他儿女们可还讨得了好吗?想到赵高和胡亥这两俩被后世人提到的对象,嬴政面容一沉,这两个还是先派人看管起来吧,等知道了真相再处理。</p>
至于大汉的皇帝们,心里一松,结局算是最好,那就好吧,虽然国没了,但好歹大多数后代的命保住了。</p>
(/77082/77082892/16290129.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