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苏轼有种很不祥的预感(2 / 2)

孔孟……那是圣贤书……</p>

赵匡胤和赵光义哪里看不出来高滔滔的不解?</p>

“佣哥儿他是未来的掌权者,他是帝王,他需要执掌整个大宋。</p>

儒家那是用来自我管理的。</p>

一个帝王,光是自我管理哪里够,他需要管的,是整个天下。</p>

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他是让谁尊的?是天下老百姓。</p>

那那是他用来管理百姓的,让老百姓忠孝听话,不反抗朝廷的。</p>

你看过那么多书,你自己回忆,汉武帝做的那些事,那件不是法家作派?”赵匡胤直接给惊讶的高滔滔抛过去一个问题。</p>

高滔滔又瞪大了双眼。</p>

“诸子百家,法家是最后出现的,法家及其各家之所长,是诸子百家最先进的。</p>

魏国也好,楚国也罢,秦国也好,所有因为变法盛极一时的国家,管理国家管理百姓的都是法家。</p>

春秋战国时期那些霸主,哪个不强的?</p>

他们都是强者,可是孔子游历各国寻求重用,你看到哪个霸主用了他了吗?</p>

丧家之犬这词的由来,就是那时候,无人用的孔子。</p>

能成为霸主的君王尚且知道称王称霸的帝王不能奉行孔子之道。</p>

大宋如今烂透了,那也不是治世。</p>

孔孟之道用以愚民驭民便可,这是驭民之术。</p>

身为一个君王,就要多学习法家。”</p>

赵匡胤生怕高滔滔又不让赵煦看法家学说,几乎是掰开高滔滔的嘴喂饭了。</p>

“只有法家治国,只有用重典,才能将国家从水火中救出来。</p>

滔滔,你回去可以真正到民间去看一看。</p>

去看一看,你就明白,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大宋真正需要的是什么。”</p>

赵匡胤拍了拍高滔滔的肩膀。</p>

自己家的孩子,拍拍肩膀没什么。</p>

高滔滔目光局限的一大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她名门贵女出身,又从小被抱到皇宫中养着。</p>

她关心百姓,所以她能看到民间疾苦。</p>

但是她的出身,她的身份,就注定她很难深切理解到老百姓到底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p>

“你最喜欢的那个苏轼,一开始也是支持旧党的。</p>

后来他被贬到儋州,真正去接触底层老百姓后,也开始支持变法了。</p>

你也去看一看,你看一看,就知道了,你就会像苏轼一样,最终醒悟了。”</p>

高滔滔瞪着双眼,过了半晌,点点头。</p>

她突然看向赵顼。</p>

“顼儿,你回去后,再弄新一轮的乌台诗案,把苏轼贬到儋州去。</p>

对,你马上把他贬到儋州去。”</p>

赵顼:“啊?”</p>

他亲妈高滔滔,那可是最喜欢苏轼的。</p>

那是属于一说到苏轼的名字就嘴角上扬的啊。</p>

他贬苏轼的时候,高滔滔还因此和她吵了一架呢,现在主动让他把苏轼贬到儋州那蛮荒之地?</p>

赵顼笑了下,懂了。</p>

他娘娘这是终于脑子转过弯了,也支持变法了。</p>

……</p>

此时。</p>

北宋。</p>

黄州。</p>

苏轼刚刚煮了一大锅红烧肉,突然就打了个喷嚏,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p>

(/54882/54882966/10957903.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