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等于邪说的官方判语,就这么一直维持到了嘉靖皇帝去世的那一天。】</p>
【而到了隆庆朝,飞风向一下就变了,要知道隆庆初年那个时候的那个首府是谁呢?】</p>
【那可是王阳明的好徒孙,徐阶,徐华庭的同学。</p>
所以内阁牵头会同吏部礼部,对王阳明以及阳明心学开始了全面平反工作。】</p>
【不但将王阳明定义为文武全才,更将其学问从邪说升格为了阐圣人之绝学。】</p>
【再将其功绩总结为了平巨逆,收社稷之功。】</p>
【这下反转的够彻底了吧?】</p>
……</p>
看到这里。</p>
天幕下的古代老百姓终于见识到了什么叫一代天子一朝臣。</p>
在嘉靖皇帝活着的时候,王阳明根本不可能被平反。</p>
皇帝说出来的话就是一言九鼎。</p>
朝令夕改,只会让皇帝的颜面扫地,在大臣们心中失去信誉。</p>
然后!</p>
皇帝在给臣子们许诺什么话的话,也不会有人再相信了。</p>
或许道长皇帝在后期,已经幡然醒悟了。</p>
可是!</p>
那又如何呢?</p>
自己的话已经说出去了,就绝对不会再更改。</p>
我们可以大胆的假设,嘉靖皇帝尸骨未寒。</p>
隆庆皇帝就要给王阳明平反呢?</p>
有没有可能是在他驾崩之前,有所交代呢!</p>
当然现在这些事已经不可考。</p>
就连起居住也没有记载。</p>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种朝令夕改的话怎么可能被记录在起居注里呢?</p>
如果是这样的话,</p>
即便是他死后都不得安生。</p>
……</p>
【】那是不是在此时候,新学的地位就一片坦途了呢?当然不是。】</p>
【这日子刚好起来又出问题了。】</p>
【伴随着隆庆帝的早逝,年幼的万历皇帝继位。】</p>
【我们熟悉的张居正同学,粉墨登场,他开启了堪比摄政王一般的10年生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