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1 / 2)

【而借几十万出去的话,如果对方没有能力偿还,那最后就只能对簿公堂,鸡飞狗跳了。】</p>

【即便以前是再好的亲人或者朋友,也很可能会变成老死不相往来的仇人。】</p>

……</p>

这种事例,说实在话,在古代并不多见,因为古人们把道义看的非常重。</p>

古人就是用道德标准来制约人的行为准则。</p>

果然要是没有了信誉,将会寸步难行。</p>

所以。</p>

一般人不会干这种事情。</p>

古人们在看到后世之人,出现这种问题之后,难免有一些伤心。</p>

因为他们一直所维持的传统美德,并没有延续到后世去。</p>

心里也在思考这究竟是为什么?</p>

……</p>

【大恩之所以会变成大仇,说白了就是当你的恩情大到对方喘不过气来,大到对方无论如何都还不上。</p>

那这个时候,你们之间的平等关系就会被打破。】</p>

【你会被动的居高临下,而他会下意识的觉得矮你三分。</p>

这个时候她以往对你的感激,就会变成怨恨。】</p>

【他可能就希望,你不曾出现在她的世界里。】</p>

【大恩变成大仇的最终原因,问题从来不在恩上。</p>

而是在施恩与报恩的不平等上。】</p>

【假如受恩者还不上施恩者的帮助,那么他会一直在施恩者面前抬不起头来。】</p>

【低三下四,唯唯诺诺,时间长了,受恩者一定会心生不满。</p>

甚至希望用你的永远消失来终结这段恩情。】</p>

……</p>

还真是这样的。</p>

站在天幕之下,成堆的古人们,看到这里这才看明白了。</p>

原来他们所说的大恩如大仇是这样一个原因。</p>

根本就不是说后市有没有信誉的问题。</p>

而是受恩者的心态问题。</p>

如果受恩者一直觉得自己的心态不错,施恩者也不在受恩者面前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p>

那这一切都没有任何问题。</p>

但是人性这个玩意儿还是经不起考究。</p>

我施给你大恩,那么我在你面前就非常有优越感。</p>

而这种优越感在受恩者看来,就是在自己面前显摆。</p>

久而久之,心里的怨恨就会加强。</p>

当怨恨达到一定的程度,他就会想让你消失。</p>

即便是这份恩情还在,但至少他再也看不到你在他面前高高在上的样子。</p>

他的心理压力也会骤降。</p>

……</p>

【唐朝的时候,就有一个这样活生生的例子。】</p>

【唐肃宗时期,开封有个叫李敏勉的官员负责督斩一批囚犯。】</p>

【囚犯里有一个叫李九的人大喊冤枉,李勉问清事情原因后,</p>

得知他确实有冤情,又看此人相貌,不像作奸犯科之人。</p>

就将李九放了。】</p>

【几年之后,李勉辞官回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