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p>
赫连浔听到炽阳的复命时,动了肝火。</p>
“速速去寻张氏,这岷县遍地都是眼,梁清风怎会放过她?”</p>
这种情况就是张氏坚持,也应该强行把她带走。</p>
“属下知罪,甘愿受罚。”</p>
当时张氏苦苦哀求,炽阳也没想到,他一时心软,会酿成大祸。</p>
可赫连浔没有来得及说下一句,门外就来了衙内传话。</p>
“太子殿下,河畔祭祀即将开始,梁知县请您前去主持大局。”</p>
开始了!</p>
赫连浔眼底划过一抹情绪,那张氏女恐怕凶多吉少。</p>
临走前,赫连浔去房间写了一个字条放进青铜釜。</p>
告诉姜蜜,他去祭祀大典了。</p>
——</p>
姜蜜拿到纸条的时候,仿佛有种紧张的情绪顺着她捏着纸条的指尖,爬遍了她的全身,钻进了她的毛孔里,在她血液里扩散。</p>
她怀里抱紧了阿月,自问自答。</p>
“你爸他一定能闯过这一关的,是吧?”</p>
“是的,他一定可以。”</p>
——</p>
蔚国十五年,岷县河畔,黄昏</p>
祭祀的现场,人头攒动,万人空巷,几乎可以用壮观来形容。</p>
仿佛整个县里的人全都聚到这里来了。</p>
官差一个个手里拿着水火棍,维持着现场的秩序。</p>
在靠近河边的一处空地之上,有一方小小的台子,上面摆着一张盖着红色桌布的长桌,长桌上摆着很多东西。</p>
香炉,法器,令牌,林林总总,周围贴满了各种符纸,看着就让人望而生畏。</p>
忽而一声铃响,太玄道士登场。</p>
一身黄袍,背负桃木宝剑,一左一右跟着两个小童端着用红布盖着的托盘,好不神秘。</p>
报信的人已经回来了,梁知县等了一会儿,但是仍然不见赫连浔的身影。</p>
心中暗暗诽腹,该不是半路上病死了吧。</p>
就算他不来,梁知县照样有办法把锅甩给赫连浔。</p>
于是,梁知县和那个太玄道长交换了一个眼神,道长便开始开坛做法。</p>
这个法事,道长私下里演练过很多次,熟练的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p>
所以每一个动作都行云流水,刚柔并济,拿捏的十分到位。</p>
他时而摇铃,时而舞剑,嘴里还念念有词。</p>
低沉晦涩的咒语,令听者无不惶惶。</p>
忽然,道长大喝一声,“带祭品!”</p>
两个青衣小道士各自领着一队小童,走向法坛。</p>
那些小孩子,个子良莠不齐,每个孩子的天灵盖上都贴着一张黄色的符纸。</p>
奇怪的是他们竟然没有一个哭闹的,乖巧的排着队,跟着走。</p>
看上去诡异至极,宛如傀儡。</p>
“河神在上,昔日不敬之举,吾等懊悔不已,今日吾等诚心忏悔奉上五十金童玉女,望河神恕罪!愿河神宽宏大量,开恩庇佑吾等,伏惟尚飨!”</p>
说完,旁边一个小童拿揭开托盘的红布,拿出一串符纸,被道长一剑贯穿,点火烧烬后。</p>
又对着托盘上的另一张纸上喷了一口酒,那张纸上顿时浮现一个“允”字。</p>
道长拿起来,高高举起。</p>
“瞧!河神已经应允了吾等祈求,只要献上祭品,就会保佑岷县不受洪灾侵袭!”</p>
台下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声,一呼百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