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不温不火的武科举声名直接超过了文科举,在很多人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p>
连带学武的风气都极速提升。</p>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的武将走路带风,背脊挺直,这一波直接提升了武将的地位。</p>
这让文科举出身的官员大感不适,心里特别不舒服。</p>
朝堂之上,文武泾渭分明,不是东风压西风,就是西风要猖獗起来。</p>
他们花了多少精力和时间才将武将压下去啊,结果六公主一个武科举就让武风兴盛了。</p>
气得一群老学究天天在说侠以武犯禁,如此捧武将,天下大乱之兆等等。</p>
总之,有丞相的前车之鉴,倒是不敢信口开河,怕六公主没事儿真的当场没脸,但是能靠边的数落一点没少,极尽可能的危言耸听。</p>
被武科举的热闹压了这么久的读书人自然响应而起,纷纷参与讨论。</p>
很快,舆论就压制住了武科举的势头,毕竟读书人基本盘大啊!</p>
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读书人的天下,之前为了避其锋芒,憋屈了这么久,一朝舆论翻身,简直触底反弹。</p>
这事儿触及到了文官的利益,不少都在暗中煽风点火的。</p>
虞浅来唠嗑的时候,虞婔知道了消息,依旧在平静的写字看书,仿佛外面的纷纷扰扰都别想打扰到她。</p>
“父王说,皇上一直不醒,朝堂上文武两派只会越来越乱。”</p>
虞婔翻了一页:“就乱吧,本来目前也就是表面平和而已。”</p>
“其实私底下本来就很乱,站位的,寻仇的,想要从龙之功的,怎么可能太平?”</p>
“即便没有文武对立,文官之间也内斗得很。”</p>
“我可管不着,你父王还操心这些?”</p>
武科举的最后落幕,本就是她故意去捧了一把,激发了文武矛盾。</p>
这矛盾历来已久,只不过文官一直势大,当权者也在打压武官,助长了文官的风气。</p>
(/17437/17437796/16516238.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