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2 / 2)

“又如何考试,才能确定选上的人是不是人才?”</p>

虞婔终于觉得姚仅衿有个丞相的样子了,就事论事,而不是抱着教条礼仪来煽动下面的官员。</p>

“考题如何出,这个我们再商量。”</p>

“如何确定是不是人才,自然是分情况。”</p>

姚仅衿越发来了兴趣:“愿闻其详。”</p>

虞婔:“部门不同,考试的内容自然不同,比如,礼部,刑部,侧重点自然不同。”</p>

“文官武将也分开,制定一些细则,很多人对自己还是有一定清晰认识的,能胜任什么官,就报名什么官。”</p>

“到时候考试分开,阅卷分开,选中之人再当面询问一次,试用一年,再看情况录用。”</p>

不是她要把试用期搞得这么长,主要很多职位,可能一个月,三个月的什么事都遇不上。</p>

什么都没干,那试用不试用的就没意义了。</p>

俸禄给一样的就行,还可以考核,然后提前成为正式的官员。</p>

总之,这其中也有很多细则,是可以慢慢补全的。</p>

姚仅衿连续问了好些问题,虞婔都能很好的回答,就知道六公主应该想很久了。</p>

上次武科举那种规矩很全的感觉又来了,仔细琢磨也没什么漏洞。</p>

文武百官也不相信虞婔就是现想的。</p>

虞婔:“这事儿,希望能尽快完成,在除夕之前做完,新官补全。”</p>

“就劳烦各位了,很多事情都需要大家去落实。”</p>

艾玛,正好找些事情给这些官儿做。</p>

免得总盯着皇宫,盯着使臣,盯着户部的银子。</p>

有时候管得太宽,也是因为太闲。</p>

不过,这只能对外地赶不回来的进士说声抱歉了。</p>

要得急,无法等待他们到帝都了。</p>

下朝之后,无数有人情关系要走的官员都忍不住询问姚丞相,为什么不反对。</p>

被姚仅衿一通骂,利国利民的好事儿,为什么要反对?</p>

自己吃了多少人情自己想办法摆平,还指望六公主替大家摆平不成?</p>

六公主能直接让大家躺平了行不行?</p>

“事情吩咐下来了,你们做不做?不做赶紧说,本官好安排,最好现在就决定,没听见事情很多吗?本官忙着呢!”姚仅衿仰着头说道。</p>

(/17437/17437796/16516119.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