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1 / 2)

“报!!!汝南捷报!”</p>

镇北王府,刘俊收到捷报,打眼一看,满意的点点头,递给了荀攸。</p>

“我军攻占领汝南二十余县,袁绍仅得九县之地,若非本王有言在先,让孟德不要主动与袁绍发生大战,恐怕这汝南之地,将尽入我手!”</p>

等荀攸和戏志才等人看完捷报内容,刘俊这才拿出一个木盒子。</p>

“这是裴元绍昨日奉子龙之命,从汝南送回的东西,乃是袁术临死之前交给子龙的,大家看看。”</p>

说着,刘俊打开木盒,放在桌上。</p>

荀攸、田丰、荀彧、戏志才、沮授几人凑了过来。</p>

看到木盒内的一枚硕大印玺的一瞬间,所有人目光一凝!</p>

相互对视一眼,都大概猜测到了这是何物。</p>

袁术临死前交给赵云的,又是一枚大印,尽管他们没见过玉玺的真容,却也能猜到几分。</p>

荀攸看向刘俊,后者微微点头,荀攸这才小心翼翼拿起,戏志才连忙拿起桌上一张白纸铺开。</p>

只见荀攸将大印翻过来看了看,又小心翼翼盖在了白纸之上,微微用力,使大印受力平均一下,这才又拿了起来。</p>

“吸!!!”</p>

“果真是传国玉玺!”</p>

看着白纸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尽管刚才他们已经想到了,但亲眼所见,还是不由感到震撼!</p>

“恭喜主公!天命所归!”</p>

“主公英明神武,麾下兵强马壮,若要登基,也未尝不可!”</p>

“天予不取,反被其赳,主公是时候做下决断了!”</p>

看到传国玉玺,荀攸、沮授、戏志才三人立刻劝进。</p>

只有田丰和荀彧陷入沉思。</p>

他们不是反对刘俊称帝,只是在思考现在是不是登基称帝的最佳时机。</p>

刘俊的志向从来也没有对他们隐瞒,而且刘俊乃是根正苗红的汉室正统血脉,他们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着。</p>

刘俊没有说话,似乎是在等荀彧和田丰两人表态。</p>

又似乎有自己的想法。</p>

其实登基与否,要从两个方面考虑。</p>

第一:如今天下百姓心向汉室,是心向刘俊,还是心向皇帝刘辩?</p>

这一点,在北方刘俊治下,毋庸置疑,皆心向刘俊。</p>

是刘俊覆灭了草原三族,才有了幽州、并州边境的安稳。</p>

是刘俊颁布的一系列利民仁政,才让他们有了丰衣足食的生活。</p>

哪怕大旱、蝗灾,刘俊消耗完储备库粮,也没有让一个百姓饿死!</p>

这是自古绝无仅有的!</p>

就这两场大灾难而言,自古以来,放在哪个朝代不得饿死大片百姓?</p>

易子而食也要有得换,才有得食!</p>

但接连两场大灾,在镇北王刘俊的大力赈济之下,无一人饿死!</p>

这已经足矣傲视古今!</p>

纵使之后出兵徐州,攻打豫州,镇北军缺粮,也从未向百姓伸手。</p>

这份大仁大爱,足矣让刘俊彻底赢得治下百姓的膜拜与尊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