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古青拿起帕子,掩着面轻笑了几声,这才开口道。</p>
“自然不是,我们只是来凑个热闹罢了。真正的评判之人,我猜此刻正坐在对面的小楼里。”</p>
珍娘顺着孟古青所指的方向看去,对面半山腰的位置果然有一座精致的二层小楼。</p>
只是因为有树木遮挡,看不真切里面是否有人。</p>
珍娘一脸迷糊的回了座位,就听前面草地上,一个小厮大声道。</p>
“时间到,请诸位停笔!”</p>
趁着小厮收集诗文纸张之时,曲媛小声跟珍娘介绍在场的众人。</p>
曲媛作为吏部尚书之女,又是萧元清的闺中密友,来公主府参加过许多次诗会了,对大部分才子都很是熟悉。</p>
珍娘听了她的介绍,才知晓原来场上一半是贵族世家子弟,另有一半则是寒门学子。</p>
其中两人据说名气不小,一个是孟古青的哥哥,国子监祭酒孟怀远之子,孟行。</p>
孟行满腹经纶,才不过二十二岁,就已经考中了举人。</p>
另一位乃是汾阳王的弟弟,宁云。</p>
宁云文采斐然,刚刚弱冠之年,就已经出了好几本诗集。</p>
他的诗集,不仅读书人和闺阁女子争相抢购,据说,就连世家大儒都颇为赞许。</p>
如今孟行和宁云同场比赛,不知谁更胜一筹。</p>
为以示公正,收上来的诗文都被重新誊写之后,才送到在场贵女的手中。</p>
贵女们收到诗文,都在认真的翻看。</p>
珍娘却注意到,原本跟在萧元清身边的丫鬟,正捧着一叠誊写下来的诗文纸,往对面的小楼而去。</p>
看来孟古青猜的没错,真正的评判之人正在小楼里。</p>
半山腰的雕花小楼里,此时正坐着两位老者和一个年轻的公子。</p>
那年轻公子一边品茶一边扇着扇子,很是惬意的模样。</p>
此人,正是汾阳王宁昭!</p>
坐在宁昭对面的两位老者,一人清瘦,一人微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