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1 / 2)

准备一起递过去。</p>

刘秀才有些嫌弃的,看了一眼他们手中的东西。</p>

他虽然收束脩教学。</p>

但也不是什么学生的束脩都收的。</p>

赵策的名声,这几天在读书人中,可以用烂臭来形容了。</p>

这么一个学生,还能有什么前途?</p>

就算他是有苦衷的,是被人有意设计的也好。</p>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p>

这名声臭了便是臭了。</p>

到时候自己去给他担保考科举。</p>

要是被主考官们知道这些事情,那他岂不是一世英名尽毁?</p>

而且就他这成绩,基本以后也没什么建树。</p>

家里要是有钱的,再供他读两年书。</p>

后面基本没什么疑问。</p>

基本就是回去继承家业,继续种田去了。</p>

刘秀才摆摆手,说道:“不是我这做先生的有意要说他。”</p>

“你这侄子,不说名声一事。”</p>

“就是这资质也不怎么样。”</p>

“在我这里学了四年多了,至今都未通读《四书》。”</p>

他摇了摇头,“实在是愚子不可教也。”</p>

赵有才有些难堪的说:“这、这要不再教两年看看?”</p>

“可能后面两年就通读了呢?”</p>

刘秀才“啧”了一声。</p>

“这都19岁了,还没通读《四书》。”</p>

“再过两年,就21了。”</p>

“21岁去初试童生试,这不得考个两三次才摸着门路吗?”</p>

“这基本就属于是天资愚钝的那一类了。”</p>

“想当年,本秀才17岁时,已经是个童生郎了。”</p>

“你们农家人,家境也不富裕。”</p>

“与其带着这样的名声继续浪费银子,还不如回去做个正经的营生。”</p>

刘秀才又说:“他这样的名声,我也实话告诉你。”</p>

“估计在这个城里,也找不到廪生给他担保了。”</p>

赵有才被他说的很是难堪。</p>

他也知道自己的侄子读书不怎么样。</p>

但是也想不到,会像先生说的那么差。</p>

他看了赵策一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