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1 / 2)

李秀才声音微微下降了一些,语气有些沉重的说道:“哥哥你错了。”</p>

隔壁的赵策听了,忍不住笑了出来。</p>

这李秀才上课,还挺幽默的。</p>

赵策在隔壁听了一阵。</p>

听了之后,觉得这李秀才上课,还挺有意思的。</p>

虽说这李秀才有一些市井气息,但若是用现代人的眼光看的话,也算得上是一名有趣的老师。</p>

那边的李秀才又点评了一下几个人的作业,最后又带读了几遍书本,就让其他的学生自己读。</p>

很快。</p>

李秀才便晃晃悠悠的走了进来。</p>

赵策站起身,对着他行了一礼,恭敬道:“先生。”</p>

李秀才大手一挥,说:“无需如此多礼。”</p>

“今日是你第一日来学堂,我就暂且先考考你,看看你水平如何吧。”</p>

古代这种学堂,都是混学的。</p>

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刚开蒙,还是已经熟读《四书》了。</p>

基本都会在一个大课室。</p>

只要不是考试前夕,夫子基本都不会给你开小灶。</p>

因此李秀才肯定要考考赵策,看看他究竟学问如何。</p>

才好因人施教。</p>

“还请夫子考校。”赵策谦虚的说着。</p>

李秀才想了想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p>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李秀才微微点头。</p>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p>

赵策自然接道:“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p>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p>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p>

李秀才按着《论语》各篇,大致问了一遍。</p>

赵策基本都对答如流。</p>

他看了赵策一眼,突然问道:“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p>

赵策微微顿了一下。</p>

这一句,是从《论语》一下子跳到了《孟子》。</p>

这个他熟悉啊!</p>

上次刘秀才不也这样考他的么?</p>

看来这些夫子考校的办法,也都是差不多的。</p>

赵策很快也反应了过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