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2 / 2)

他把推荐信放好,才说:“你这明年就要考童生试了,现在跑到府城来,实在是不适宜。”</p>

“不过你的老师在信中同我说,要我好好指点一下你的文章。”</p>

“我也自当会尽力。”</p>

“你现在正在学写经义文,我来看看你现在水平如何。”</p>

郭举人并没有因为赵策儒生的身份而说什么话。</p>

像他在乡试中排名靠前的举人,一般秀才要得到他亲自的指点,那都会高兴上许久。</p>

更别说赵策只是一个儒生。</p>

不过他看赵策是李秀才的学生,也没有任何推脱。</p>

直接把赵策写好的文章拿了过来。</p>

大概看了一下赵策这几天新写的文章后,他才问:“你学写经义文多长时间了?”</p>

赵策老实说:“不敢瞒郭先生,学生学写经义文,大概一月有余。”</p>

郭举人惊讶的说:“一月有余就能写成这样了?”</p>

赵策心中有些得意。</p>

可不是么?</p>

他这记性可不是盖的。</p>

什么唐宋古文、金科时文,这一个多月以来,他背了多少了?</p>

每天都背到掌灯时分,连做梦有时候都是在做时文。</p>

就算是高考作文,背上几百篇范文,写的时候,也能借鉴不少啊。</p>

不过赵策面上还是谦虚的说:“有不好的地方,还请郭先生指正。”</p>

郭举人也来了些讲学的兴致,让书童上了茶水和点心,招呼赵策坐在对面。</p>

让他饿了就直接吃些填填肚子。</p>

然后自己拿着赵策写的文章,又细看了一遍,拿笔圈出了一些地方。</p>

“虽然你写经义文的时间不长,但是作的文字紧扣圣人章句,正文的八比对偶句还算工整,用词也是处处有典。”</p>

一边说着,一边又圈出了几个地方。</p>

“按照这样练下去正好。”</p>

“本府的府尊大人,正好是个喜欢走庄重路子的,你这用典也正好符合他的喜好。”</p>

(/14200/14200562/18165039.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