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愣了一下:“老夫错了?”</p>
朱厚照也冷静了下来,专心的听着赵策讲话。</p>
赵策说道:“若是我没记错,太祖皇帝下的海禁令,其中明确规定了不许出番的物品。”</p>
李东阳想了想,点头说道:“不错,你的意思是......”</p>
赵策笑道:“我的意思是,既然明确规定了不许出番的物品,那在规定之外的物品,不是年年都有经过官船出关?”</p>
“这些物品,为我大明带回的许多白银,又如何不能为海事所用?”</p>
赵策记得,大明开海禁之后,仅仅一个小港口,一个月贸易所赚到的银钱,都有数十万!</p>
那一船船的货品,收回来的都是一船船的白银和贵金属!</p>
李东阳听后,眼前一亮。</p>
太宗之时下西洋,耗资巨大,以至于他们不敢再在海上投入许多。</p>
如今每年出关的官船并不多,带回来的收益经过层层上交后,还是获利颇丰。</p>
因为出海的时间和次数有限,这一两次的收益,在帝国庞大的财政支出面前,只能算是九牛二毛。</p>
然而若是把他们单独拎出来,这其中的利润占比,就令人深思了!</p>
这个永西伯,居然看到了这一点!</p>
李东阳心中,快速的回想着往年港口上报的账目。</p>
越是算着这笔账,越是觉得可行......</p>
赵策看着陷入思考的李先生,直接说道:“缺钱,便要想办法赚钱。”</p>
“李先生觉得如何?”</p>
李东阳觉得,他们整日整日的在暖阁里,和陛下讨论着国库和内帑那点银子怎么调动。</p>
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浪费时间!</p>
成化年间留下的满满当当的国库,到了他们这一代,无论怎么省吃俭用,都远远不够!</p>
每年这里大灾要赈,那里大灾要救,边关要巩固,军费要给。</p>
农民起义要镇压,到处都是钱!</p>
如今还在广西发生的战事,十万多士兵,个个都要吃饭,要穿衣。</p>
哪里都迫切的要给钱!</p>
然而因为天灾人祸,收回来的土地税,却越来越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