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1 / 2)

赵策其实也忘了一件事。</p>

弘治三君子的刘大夏,是一个坚定的不战主义者。</p>

基本是能不打就不打。</p>

他时常上奏,反对边疆战事。</p>

同时,也很关心边疆普通士兵的生活。</p>

这几年,边疆守军在他的筹谋下,克扣军饷等问题,都有所缓解。</p>

可以说,国朝发展到现在,他的主张是真正给边疆的普通士兵带来好处的。</p>

然而……</p>

赵策想,今日之后,他和刘大夏的关系,肯定会受到不多不少的影响。</p>

不过赵策并不后悔。</p>

听了刘大夏的一番观点后,赵策已经彻底清楚了这个老人家的想法。</p>

刘大夏的出发点并没有错,但是他却有着太多时代的局限性。</p>

而这局限性,最终会真正毁了他们的国家!</p>

赵策接过自己花费了不少心思所写的策论,看着刘大夏,眼里闪着一种奇怪的光芒。</p>

“刘公,你所言,虽不全错,但也错了一大半。”</p>

刘大夏皱眉,有些不高兴的看着赵策。</p>

“老夫错了?”</p>

赵策点头,直言道:“好的军队,是要打出来的。”</p>

“我们大明白白养了这么多军队,却一直避战的话,那养出来的,岂不都是废人?”</p>

刘大夏吹着胡子道:“你一个年轻人,还是个读书人出身的。”</p>

“怎么就这般好战?”</p>

“打仗军饷从何而来?”</p>

“边疆的守军尚且吃不饱穿不暖,还得重启水师。”</p>

“这其中的军饷,谁负担得起?”</p>

赵策道:“负担不起,那便想办法挣钱。”</p>

“大明不是没有军饷,而是发下去的军饷都没到普通士兵的手中。”</p>

赵策接下来的话,让刘大夏更是震惊不已。</p>

“发展海洋领域,是大势所趋。”</p>

“说不好听的,建立海上霸权,甚至殖民当地,都可获得大量资源。”</p>

“这些资源,都可能会成为盘活我们大明的新鲜血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