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如愚没有说话,把这信念完,然后又看向下一封奏折。</p>
这是一封底下人送来的奏折,要经过刘大夏过目,再送到朝廷去。</p>
刘如愚打开看了一眼。</p>
“兹有朝廷勋贵永西伯赵策,贿赂锦衣卫钱宁一事上奏......”</p>
刘如愚越看,眉头皱得越深。</p>
这奏折的意思是,永西伯到了京城后,利用买房之便,贿赂锦衣卫百户钱宁。</p>
由于上奏的官员得知他们兵部尚书家与永西伯家有渊源,便写了这一封奏折,看刘公的意思上不上报。</p>
刘如愚不禁问道:“父亲,这奏折......”</p>
刘大夏轻笑道:“永西伯只是一个年轻人,为父又如何会与他计较?”</p>
刘如愚放下心来。</p>
既然不是他父亲授意写的奏折,那估计是其他与赵策有过节的人。</p>
他正想放到一旁去,刘大夏却说道:“既然奏折已经写了,就送上去吧。”</p>
刘如愚愣了一下:“父亲,永西伯于儿子有救命之恩。”</p>
刘大夏看了他一眼:“无关痛痒的弹劾奏折而已,就算送上去,也出不了什么事。”</p>
“这小子是个可造之材,可惜有点狂妄了。”</p>
“稍微挫一挫他的锐气也好。”</p>
在弹劾赵策的那封奏折被送上去之后,国子监学生的联名上奏,也被送到了弘治皇帝的桌上。</p>
朱厚照今日帮着处理奏折,看到这一封封弹劾的奏折,有些无所谓的扔到一边。</p>
“父皇,这反对的人,比想象中的更多。”</p>
“而且大多数,都是以祖宗之法不可变来劝阻我们。”</p>
弘治皇帝“嗯”了一声,头也不抬,继续看着手中的奏折。</p>
“海禁在我大明实行了上百年,此时开海会遇到阻滞,无可厚非。”</p>
朱厚照翻了翻这些奏折,有些百无赖聊的说:“都是一样的奏折,实在无趣至极。”</p>
“要不父皇你处理几个言辞激烈的人,让他们都闭嘴吧!”</p>
“不然天天看这些奏折都浪费了不少时间。”</p>
弘治皇帝有些无奈的把手中的奏折放下。</p>
“若是处理了其中几人,恐会引起更大的民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