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8章(1 / 2)

“840亩,460亩。”</p>

弘治皇帝看着这两个数字,不禁眼皮子一跳。</p>

一开始他还只是随意扫了一眼,但是很快他便想起了这两个代表的是什么。</p>

一旁的朱厚照还在好奇的看着,等着他的解答。</p>

看着儿子充满求知欲的眼神,弘治皇帝沉默了一阵后,才轻轻叹了一口气。</p>

“太祖之时,曾经清丈过土地,编制成鱼鳞册,我儿可还记得?”</p>

每个国朝初立,都会伴随着土地的重新清丈。</p>

大明自然也不例外。</p>

朱厚照想了想,确实有在某一天的讲学中听说过。</p>

“好像是有,是在洪武......”</p>

朱厚照挠了挠头,实在不记得具体年份了。</p>

弘治皇帝看他这样,今日也罕见的一点不恼。</p>

只是详细解释道:“太祖之时,清丈出我大明土地共计840万顷。”</p>

“当时土地编制成了详细的鱼鳞册,记录在其中。”</p>

“然而,前几年朕让底下的人普查鱼鳞册上登记的土地时......”</p>

弘治皇帝苦笑了一声。</p>

“ 840万顷土地,竟只剩下460万顷。”</p>

说到这个数字,弘治皇帝心中都不由的紧了一下。</p>

当时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他还觉得没什么。</p>

但如今再结合永西伯这一个例子一看,他整个人都觉得有些恍惚了。</p>

这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国朝交到他手中后,竟然土地就缩水了一大半?</p>

这期间每年流失的土地,得有多少啊!</p>

而且缩水了的这一半,其中能征上来的农税,又有多少?</p>

朱厚照则恍然大悟。</p>

所以永西伯这例子,其实是别有用意的!</p>

他这两个数字,就是对应的大明的土地数据。</p>

但是朱厚照还是不懂。</p>

“父皇,那这土地,为什么会流失,为什么会少?”</p>

“儿臣记得,我们大明不是一直鼓励百姓开荒种地吗?”</p>

“那这土地,为什么不是越来越多?”</p>

弘治皇帝摇摇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