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3章(1 / 2)

可是,这同时又说明了一个问题。</p>

大明如今占比最重的,除了第一大收入盐税外。</p>

后面紧跟着的,便是农税。</p>

农税除了土地产出外,还有丁赋,也就是人头税这一大税。</p>

如果土地消失,粮税减少,朝廷的赋税还要有所增长的话。</p>

除了盐水增长外,是否人头税也有所增长?</p>

正如赵策所说,大明和平发展这么多年,人口也在不断滋生。</p>

可是他一直以来收到的数据,如今大明的人口却和国朝建立初期,是一样的。</p>

弘治皇帝沉吟道:“你所说的土地再分配,从而导致的躲避赋税。”</p>

“其中还包括人口被隐匿,同时进行躲避的丁赋。”</p>

种地吃不饱,交不上赋税。</p>

就会自愿卖出田地,成为佃农。</p>

成为佃农后,就算勉强能够活下来,但也不可能再交得上丁赋。</p>

如此一来,就会开始把家中的人口隐匿起来。</p>

一个人得了甜头,大家便会都跟着这样做。</p>

各地农民起义虽然有,但和大明广阔的疆土比起来,并不算是什么大事。</p>

大明大部分的地区,都是很和平的。</p>

百姓们平时在家里,晚上也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p>

每天晚上这么努力的为帝国的人口事业添砖加瓦,这么多年来,人口滋生的数量,又怎么可能会少?</p>

这被隐藏起来的人数,恐怕与消失的田地都会不相上下。</p>

这么一算,朝廷每年少收的赋税,究竟会少了多少?</p>

想着这些数字,弘治皇帝只觉得一阵头皮发麻。</p>

原来就在他年年为银子愁白了头的时候,帝国已经是烂到了骨子里......</p>

赵策道:“朱老、陛下说的不错。”</p>

“其中还引起的一个严重的问题,不知道陛下你可曾想到了?”</p>

“还有一个问题?”一旁听的入神的朱厚照,赶紧追问道:“还有什么问题?”</p>

“那便是会伴随很多良家妇女被私下买卖,以及女婴出生便被抛弃的问题。”</p>

赵策解释说:“国朝一直严厉打击私下贩卖人口的行为,为何还会屡禁不止?”</p>

“为了遏制溺死女婴事件的发生,还专门用写文章、画图等宣传方式,规劝百姓不要溺死女婴。”</p>

“同时又制定律法,严惩此事。”</p>

“可尽管如此,却依然阻止不了此类事件的发生。”</p>

“这又是为何?”</p>

弘治皇帝苦笑一声。</p>

他怎么可能想不到?</p>

嫁女儿都要准备相应的嫁妆。</p>

如果父母疼爱女儿,想要自己的女儿在夫家过得体面,准备的嫁妆是必须要比聘礼多的。</p>

但卖女儿,不止不用准备嫁妆,甚至能得到一笔钱。</p>

吃不饱饭,交不起赋税,甚至人都宁愿成为黑户。</p>

生了个女儿,白白添了一张吃饭的嘴。</p>

甚至还添了一个要交税的人头。</p>

又有多少人家会愿意这样养大一个女儿,再掏空家底送她去出嫁?</p>

出生便溺死,如此便一了百了。</p>

长大后卖出去,这样也能给家中增添一份收入。</p>

赵策一想到这,便想到了以前的苏彩儿。</p>

如果苏彩儿是一个男儿身,她和她娘亲必不会有这样的遭遇。</p>

就算她娘亲最后病死了,别人也不会指着说扫把星之类的话。</p>

赵策无意评判这些百姓普遍的行为,毕竟大家都是穷闹的。</p>

可每每想到这些,也会觉得这个时代的残酷,其实远超自己的想象。</p>

弘治皇帝想到这里,嘴里已经在隐隐发苦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