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1 / 2)

殿内重新剩下父子二人。</p>

朱厚照突然说:“父皇,那些城里,真的没有粮食卖了吗?”</p>

“儿臣去通州之时,听属下的人禀告说街上粮店不少,每家粮店里的粮食都塞的满满当当。”</p>

“说是卖全城的人,卖个两三年都不成问题。”</p>

“就算那些地方没有通州富裕,那些粮店的粮食储备,怎么就少成这样?”</p>

“这才下雪多久,就没有粮食卖了?”</p>

弘治皇帝笑了笑:“我儿长大了。”</p>

想不到上次通州之行,还让太子有了其他的收获。</p>

弘治皇帝说着,又叹了一口气。</p>

“正如我儿所说,这粮食哪里会突然就不够卖了?”</p>

“估计是一些商人联合起来囤粮,就是为了抬高粮价。”</p>

“可我们朝廷对此,也没有太多的办法。”</p>

“他们都想着法不责众,知道我们朝廷不能在这时,把所有的商贾都杀光。”</p>

这才抬高了商税,又要拿商人开刀。</p>

不说商人,就是那些文人,都不会同意。</p>

抬高商税的时候,就意味着国朝比以前更加需要商人。</p>

如果再卸磨杀驴,恐怕这些商人的反抗会比以往更激烈。</p>

这也是为什么先前弘治皇帝说的,商税不能轻易抬高。</p>

这会间接让这些商人与朝廷对抗的底气更足。</p>

而且如今国朝正是要做大事的时候,如果用激进的手法处理此事,那无疑会让后面要进行的事情更为艰难。</p>

朱厚照忿忿的说道:“这些奸商!”</p>

“如今各地都开始下雪了,陆运时间太长,粮食运到,恐怕不少百姓都要饿死了。”</p>

说着,朱厚照眯了眯眼。</p>

他想到了一件事!</p>

“父皇,儿臣想起先前永西伯用抬高粮价的办法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我们是否可以用同样的办法?”</p>

作为赵策的小迷弟,朱厚照对赵策做的那些事情,可都是记得牢牢的。</p>

当时赵策还是一个小小的读书人,在他家乡的时候就曾经献计赈灾。</p>

那次献策,让当地的粮商主动降价放粮,非常成功。</p>

如今这情况,是否可以让历史重演?</p>

弘治皇帝听到朱厚照这么说,他也想起来了这事。</p>

当时自己还因此而夸赞过赵策。</p>

如今......</p>

弘治皇帝想了想,有些不确定道:“ 真的可行?”</p>

朱厚照“嗐”了一声。</p>

“干脆父皇现在就召永西伯入宫,问问不就知道了?”</p>

灾情不等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