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他也没闲着。</p>
朝堂事情多,但他还是抽了不少时间出来,给赵策出了几道殿试的题目。</p>
连带着李兆蕃也得到了这好处。</p>
父子二人正在说着李兆蕃的文章,李东阳看着他默出来的文章,只看了几眼,便看出了不大行。</p>
像首场重经义一样,文章的前四句,也能看出整篇文章的布局。</p>
李东阳这个做过主考官的人,只一眼便看出了他的文章的好坏。</p>
李兆蕃有些垂头丧气,拿着李东阳写的殿试题目,心情实在是高兴不起来。</p>
听到赵策来后,他才勉强打起精神,看着赵策把自己的文章递过去。</p>
李东阳刚刚说了自己继子的文章不好,也不好公然的赞赵策。</p>
只粗略看了他后面的几篇文章后,说道:“既考完,便暂时不要想了。”</p>
“这是为师给你们出的几道题,你拿回去好好练练。”</p>
皇帝出的殿试题目,一般来说都有个几百字。</p>
李东阳则没有写这么多。</p>
只简单的写了一些重点的内容。</p>
这段日子,弘治皇帝要施行新政。</p>
新政内容,包括了丈量土地、统一赋税等。</p>
因此,李东阳出的问题,多在这其中出。</p>
也有一道题,是出的这些年都没考过的大明律例的问题。</p>
他让赵策拿回去,好好思考一下到时候上殿试该怎么应答。</p>
赵策接过后,细细看了一遍。</p>
看到这些问题,只觉得幸运女神好像已经降临在自己头上了。</p>
“土地、财税......”</p>
这些不都是他先前和弘治皇帝说的内容吗?</p>
赵策喜滋滋的谢过李东阳:“多谢先生。”</p>
然而,李东阳摆摆手,后面一句话,却把赵策直接打入了谷底。</p>
“这些问题,都是陛下在会试之前的大朝会上说的新政内容。”</p>
李东阳缓缓道:“清丈土地、统一赋税、记亩征银等......”</p>
“陛下已经对百官下了命令,在会试之后会着手推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