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心有所感似的的看着他。</p>
而殿中其他人也眉角一跳,都从这一声中听出来了特别的含义。</p>
张元祯看着手中刚拆封的卷子,脸上已经布上了喜形于色的笑。</p>
“陛下圣明,钦点的状元,正是您心中所想之人!”</p>
此话一出,殿内一片寂静。</p>
李东阳笑眯眯的抚着胡子。</p>
他这徒弟有一样不好的地方。</p>
——那就是,他都考到了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殿试,写文章却依然没有自己的风格。</p>
因为他一直都是填鸭式的押题,为了科举而做文章。</p>
所以李东阳一时间,都没认出来。</p>
那通篇的溢美之词,虽然与赵策这人的性子不大符合,但读起来确实让人赏心悦目。</p>
李东阳也是看了一大半,才反应过来那份可能是自己徒弟所作。</p>
不过他也不好把这猜测说出口。</p>
毕竟皇帝说了要点,可他这个做师父的,总不能就直愣愣的说就点吧?</p>
这份卷子,被谢迁读了出来,然后被弘治皇帝排在了第一位。</p>
这么一来,是绝对没有作弊嫌疑的了。</p>
李东阳乐呵呵的听着张元祯念出了原本该是天子钦点的状元名讳。</p>
“第一名——广东高州府高文县举子赵策。”</p>
念完后,张元祯喜滋滋的拱手:“恭喜陛下!”</p>
其他人都看了看李东阳,也拱手对着弘治皇帝道喜。</p>
弘治皇帝眉目舒展开来,脸上也带着真切的笑。</p>
“想不到竟是朕的不是了。”</p>
“差点便动了私心,影响了此次抡才大典的取士公平。”</p>
赵策的状元被确定,那刚刚要折腾的事情也就不需要了。</p>
不过卷子也是要继续拆的。</p>
司礼掌印太监便依旧出了殿门,让值房的诸公们拆剩下卷子的弥封。</p>
“张爱卿,再念榜眼。”</p>
张元祯便道:“第二名——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举子顾鼎臣。”</p>
“第三名——浙江举子董玘。”</p>
头三名被确定后,弘治皇帝又问了一下三个的年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