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上私塾,春秋都要交钱交粮……”</p>
姜阿松又补充道。</p>
他的犹豫,也正因为此处。</p>
一个私塾,春秋两季的学杂,零零碎碎加在一块起码要十两银子。</p>
而这十两银子,最少要连着交十年——姜阿松今年六岁,起码要十六岁才能赶考。</p>
这还不算笔墨纸砚,书本文具,这些的杂项。</p>
所以,庄户人家土里刨食,轻易供不起一个学子。</p>
姜阿松也是算过了账,又在心里来来回回的想了好几道,才开的口。</p>
“娘亲是赞成你上私塾的。”</p>
萧望月望着他,开了口。</p>
词藻之华丽,诗词之优美,先人之风采,都记录在白纸黑字当中。</p>
哪怕不为了考功名,赶科举,也该去念念书。</p>
“我也略算了算,一年下来的开支,大约在十五两银子。”</p>
姜家如今的情况,也都还供得起。</p>
至于往后……萧望月带到怨气值全部清除,是要回京城不假。</p>
可是,她并不会抛弃家人,哪怕换了一种身份。</p>
幺娘李氏孟氏,姜家哥俩,还有这一对小儿女,都是萧望月心尖尖上的人。</p>
“阿松,私塾的学杂,你不用担心。”</p>
萧望月微微一笑。</p>
姜阿松嗯了一声,随即把脸别开。</p>
他有些不好意思——娘亲的笑容很好看,就像是天边初生的暖阳。</p>
“娘亲,娘亲……”</p>
这时候姜棉跑了过来。</p>
她身后还跟着,低着头不语的姜堰。</p>
萧望月她弯下腰把女儿抱在怀里,问:“怎么啦?”</p>
姜棉亲了一口萧望月,嫩声嫩气的说道:“我刚才问爹爹了,他答应搬到娘亲的屋子里!”</p>
原来,刚刚姜堰和萧望月二人站在檐下说话,已经被小女儿看在了眼中。</p>
小孩子嘛,谁对她好不好,都看在眼里。</p>
姜棉又是个小墙头草,现在喜欢娘亲,比喜欢爹爹要多。</p>
所以,她就力劝姜堰搬过去。</p>
爹爹不答应,那就躺在地上撒泼打滚,连哭带闹。</p>
一番下来,姜堰也没辙,只得答应。</p>
萧月望眨眨眼,笑了一下——“你就这样听她的话?”</p>
这是对着姜堰说的。</p>
“做父亲的,总要体谅儿女。”</p>
对方闷声闷气,脸上的神色似乎有点无奈。</p>
明明姜堰是不好意思的,偏偏女儿不依不饶。</p>
一双儿女对他而言,乃是世上最无价的珠宝。</p>
尤其是小女儿,更是他心尖尖上的小东西。</p>
萧望月笑笑,倒是没有再“火上添油”。</p>
看来,她的小棉袄,无意中把自己的话当成了真。</p>
不论姜堰,情愿不情愿,他都得按照女儿说的去做。</p>
她带着两个孩子进了屋,照例给洗漱一番。</p>
姜堰也把炭火烧的旺旺的,哪怕就是再洗上半个时辰也不会着凉。</p>
两个孩子都生得粉雕玉琢的,睡着了更是好看。</p>
“热闹了一天,总算安静下来了。”</p>
萧望月有些感叹,她在宫里不是很受宠,甚至还进过冷宫。</p>
却靠着谋划,将自己的养子扶上皇位,一步步的做到了太后的位置。</p>
如今,用着肖氏的身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