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砚之这个人心细,知道李钧已经将李媛的婚书娶回,还给两个孩子改了名,又上了户籍,便道:“钧子,既然你姐已经带着孩子归家,你后天又要跟武子去走镖,那家里的事怎么也得安排一下。你一走就是一个月打底,等回来怎么都冬月以后。你那房子,有几年没修葺过了?”</p>
刚咽下一块红烧肉的李钧,抬头看向他:“谢哥,你也知道我姐这事算是事出突然。押镖的事早已定下,时间不能更改。我家这屋顶,肯定要修葺,到时我找人弄,回头让我几个堂兄盯着就行。你这边,我有事想让你帮忙。”</p>
“嗯,你说!”</p>
“我姐和两个孩子你也看到了,一身衣服都没有。接下来天越来越冷,你这边不是有关系拿到便宜的棉花?你想法子给我留出二十斤来,银子等我回来了再给。”</p>
“二十斤?怎么要这样多?”</p>
“一床冬被,三个人盖,做大一些,用八斤棉花。底下的褥子,哪怕用草垫子,那怎么也要用二斤做一床薄的。此外两个孩子跟我姐,怎么也得置办两身替换着穿。另外我家还有一个姑娘,她现在睡得是木板床,又替我照顾我姐,我怎么也不好落下她。算来,两床被褥,八身衣裳,二十斤兴许还不够。”</p>
一旁的杨高武听到这忍不住咋舌。</p>
“咱们这边冬天也不算特别冷,一床被子哪用得着八斤,寻常六斤的就行。底下的褥子,有了厚草垫,随意再铺点东西就成,不用再浪费棉花。这玩意一斤可不便宜,尤其是现在。”</p>
倒是谢砚之眼眸低垂琢磨了下,说道:“我曾在一本北边地志书上,看到有一种床叫火炕。是那边老百姓家里做来御寒的床,和大通铺差不多,可以一下子睡好几人那种。你家要是盘了炕,用火烧,底下暖和,倒也不用那么多棉花。如此那个王姑娘,也不用睡木板床。到时可能费些柴火,但棉花和做被子的布都能省下来。”</p>
“火炕?你知道怎么弄不?好用吗,若是好用,价格也不贵,回头让我爷奶屋子也弄一个。人年纪大了,夜里怕冷。有了火炕,冬日他们会好过一些。”</p>
尤其是他爷,听说天气一冷,或者变天,他的腿骨头就疼的厉害。</p>
要是有火炕,他爷在上头待着,冬日里兴许会舒坦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