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1 / 2)

“好一个数罪并罚,此子胆识过人,将来可担大用!”</p>

林帝眼睛一亮。</p>

读书人以文乱法,并不是罕见的事,但自下而上存在太多欺瞒。</p>

民不举,官不究。</p>

长此以往,读书人借助超然的地位,行事嚣张跋扈,鱼肉乡里……</p>

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但读书人一旦被衙门羁押。</p>

书院或者圣院便会以官府不得干涉读书人为由,直接带走。</p>

所以他特意设立转赐官制,让读书人承官气,插手读书人之事。</p>

既有读书人的权利,也有官府衙门的审判之权。</p>

但这么多年来,从未有官员叩请转赐官气。</p>

直到张栋的出现。</p>

林帝继续看向折子,神色中浮现一缕讶色……</p>

“林亦,津州人士,年方十八,月前曾是普通人,以才气贯州之诗唤醒文道之心。”</p>

“其被平洲书院院长收为弟子,先后著作一首贯州之诗,两首鸣州之诗,一首贯府之诗……”</p>

“其赤子之心,忠君爱民,其以一己之力,将率众劫法场的青萍书院夫子朴国昌,灭其文心,共羁押以文乱法的读书人五十三人。”</p>

林帝看到这里,眼中尽是不可思议之色。</p>

折子还没有完。</p>

他继续看下去。</p>

“后有圣院圣子钟子正驾临,试图插手读书人之事,然其见到林亦之后,却选择放弃。”</p>

“林亦请求圣子请圣裁,获得圣人裁断,判读书人有罪!”</p>

“而林亦此举开创先河,圣人特赐林亦圣裁之权,可为民请命!”</p>

“此案来龙去脉,下官已详细表述,下官虽有诛尽以文乱法的读书人之心,但却顾虑良多,有负陛下所托!”</p>

“叩请陛下圣裁!”</p>

“七品县令—张栋”</p>

林帝看完折子后,脸上浮现出一抹似笑的笑容:“想不到这世上仅有此等人杰,后天唤醒文道之心,一个月内作出三首贯州、鸣州之诗,一首贯府之诗!”</p>

“刘阳明,你也看看!”</p>

梅哲仁捧起御纸,递给了刘阳明,后者看完之后,神情顿时呆滞了下来。</p>

“怎会有这种诗才的人杰?”</p>

“那南湘府文道并不算昌隆,满打满算,也就数千个读书人罢了……”</p>

刘阳明眼神是惊讶的,表情是错愕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