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中。</p>
二皇子李秋一脸阴沉的翻阅着群臣奏上来的折子。</p>
而且上奏的折子一道又一道,接连不断。</p>
“臣工部尚书赵吏,有本上奏:大皇子屠城灭族,残暴无道,有失德行,不配为天策上将,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削大皇子将位。”</p>
“臣御史中丞邢光,有本上奏:大皇子李牧暴虐残忍,强势霸道,强召北境三州男丁从军入伍,三州户户怨声载道。民为重,社稷为轻,大皇子此举,有损皇朝气运,是为大罪。臣恳请陛下,将大皇子贬为庶民,充军边境,以振朝运。”</p>
“臣刑部侍郎韩全,有本上奏:长安百姓激生民怨,高喊人间魔头,人人得而诛之。臣恳请陛下,诛魔头,以平民怨!”</p>
……</p>
李秋翻阅桌案上一道又一道奏折,越发坐不住了,有种如芒刺在背的感觉。</p>
今日群臣上奏的折子,全是参大皇子李牧的。</p>
定罪大皇子,下旨诛杀人间魔头,他这个二皇子可没那权力。</p>
权力,在大周天子手中。</p>
一边是大皇子李牧,一边是朝中群臣。</p>
李秋第一次感觉批阅奏折竟这般棘手,骑虎难下。</p>
批也不是,不批也不是。</p>
批了,李牧那边过不去。</p>
不批,那帮朝臣会善罢甘休?</p>
这会儿,宫门之外,上奏了折子的朝臣都还跪着呢!</p>
宫门长跪,施压皇室。</p>
“赵启先,你可真是好手段啊!”李秋合上一个奏折,想到了先前的事,不由在心里冷笑道:“民怨,朝臣,这可是两把锋利无比的剑,尤其是民怨之剑,极其可怕!”</p>
“此刻,剑可以说已经架到李牧脖子上了。”</p>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p>
赵启先先前奏上折子,怒批李牧的十三条重罪,试图置李牧于死地。</p>
他三言两语就把前者打发走了。</p>
这会儿,长安城中民怨滔天,朝中群臣又在宫门前长跪不起。</p>
要说三件事没有联系,李秋是不相信的。</p>
“赵启先,你的手段本殿算是见识了!”李秋的眼眸深处浮起期待之色,在心中暗道:“闹吧闹吧!这件事闹得越大越好!最好把父皇彻底激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