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二 牵引光束(1 / 2)

尽管在小行星带围绕着太阳运转的小行星,速度都很快,至少要比蓝星的公转速度要快,不过在绝大部分时间内,它们都处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匀速运动之中。

也就是说只要给它施加一个外力,哪怕这个力足够小,就能改变它的运转轨道。

这样一来, 一艘飞船,凭借着它的引擎的推动力,持续不断的拖曳,就可以牵引一颗重达数千万吨以上的小行星。

拖曳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必须要选择小行星的自转轴方向进行拉扯,这样才不会发生缆绳被搅起来的情况。

把小行星像是捆猪一样捆起来, 然后延伸出一条长长的拖曳绳,并且把它固定在飞船尾部的钩子上。

因为这个钩子是可旋转的部件,还要几乎承担所有的拉力,所以对于强度的要求也是极高,这个部分,小嫒特意掺杂了大量的灵化金属。

这些工作做完,就可以正式开启改变小行星的轨道,把它拉往火星。

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两艘宇宙飞船配合完成,选定合适的小行星以后,就可以申报到小嫒这里,由她计算轨道,减少和其它小行星撞击的可能。

甚至包括两艘飞船,施以多大的推进力量,都在小嫒的计算中。

可以说一旦成功把小行星稳住,那么剩下的工作,就完全由小嫒接手了,这也是她全面开动的底气, 只用机器人驾驶飞船,就能够完成所有的任务。

其实要不是因为在宇宙中,可能会发生各种意外,她甚至连机器人船员都不用配备,因为在她看来,那艘宇宙飞船,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机器人。

一样有着自己的机械手臂,自己的大脑,甚至因为体型的关系,它的中心计算机,比起普通机器人还要强大得多。

因为都是引力控制这种非工质引擎,所以并没有普通火箭的推进器,或是等离子电推喷出来的灼热气体或是等离子体。

所以两艘飞船可以轻松地串联起来,为身后的小行星,提供足够的拉力,改变它的运行轨道。

其实这种拖曳就跟返回舱返回蓝星差不多,经过多次的变轨,然后才能成功降落到地面。

在小行星成功实现和火星轨道的交叉之前,还需要为它减速。

小嫒是想要一颗增重后的火星,而不是准备把它直接撞毁。

按照某种猜想,远古时代的火星, 可能就遇到了一次这样的撞击, 导致远古时代可能出现生命的火星, 直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尽管火星本就无法生存,但是如果再发生一次把地幔物质都撞击出来的大撞击,那么火星可能会四分五裂,就像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那样。

按照一些推测,木星和火星之间,在太阳系的早期,很可能存在一颗大行星,现在的小行星带,就是它分裂之后的产物。

它究竟是怎么分裂的?是木星的引力撕扯,是大行星的撞击,又或者是被人为损坏的,现在都一无所知,毕竟那个时代实在太久远了,久远到没有任何的观测记录。

小嫒要不想让火星面临同样的命运,那么对小行星减速,就是一件势在必行的行动。

原本小嫒打算直接用捕获后的小行星撞击火星,这样不仅能为火星增重,碰撞的动能,还能直接为火星增温,但是在多次计算后,还是不得不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