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除了拼命别无选择(2 / 2)

可是皇太极仍然心有余悸,半晌手仍然在颤抖。

来到刚刚搭好的中军大帐里,皇太极给自己倒了一杯奶酒想压压惊,却连碗都拿不稳,酒液从碗里漾了出来。

事实上,科技的发展让游牧民族没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只会变得能歌善舞。

没有人可以回答皇太极的问题,包括范文程在内,几乎所有人都被飞雷炮给吓坏了。

没办法,别说现在,即便是再过三百年,飞雷炮仍然是战场上的稀罕货,那威力真叫丧心病狂。

如果不是射程太近,恐怕这种东西永远不会退出军事装备的舞台。

现在的豪格也有满头大汗:“那种怪炮太可怕了,一炮下来,就能炸死咱们几十人,而且是连人带马一并撕碎……有几门这样的巨炮在,就算我们动用百万大军也啃不动广宁城啊!”

阿巴泰低声道:“也许攻打广宁城是个可怕的错误……”

正说着,又有坏消息传了过来,负责骚扰广宁北城、广宁东城等城池的部队都遭到了巨炮轰击,死伤惨重!

这种飞雷炮事实上在明军中装备可不多,刘明遇前前后后打造的有三四百个,城墙上的那种飞雷炮,其实与刘家军步兵中的飞雷炮要小得多,首先只有大约二百六十毫米左右,炮管长约八十公分。

虽然飞雷炮射程近,城墙防守还能凑合。当然,也幸存是刘家军的生产能力不够,重心也一直放在海军方面,要不然,火箭炮可以分分钟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但是,这两年多以来,建奴老实了下来,对这种巨炮的威力一无所知。

为了恐吓守城的军民,他们过于逼近城墙,马上就招来了飞雷炮的轰击,猝不及防之下被炸得支离破碎。

最惨的不是皇太极,而是贝子固尔玛珲。

固尔玛珲是阿敏的儿子,现年刚刚十七岁,他第一次出战,结果飞雷炮的火药包飞过来,落在固尔玛珲身边,轰隆一声,固尔玛珲连同二十多名勇士被爆炸冲击波吹上了半空,部队阵脚大乱。

郑欢喜见有便宜可占,马上打开城门,他率领两百余人一马当先杀出,三百名步弓弩手随后跟进,刀砍蹄踏火枪射刺刀捅,杀得失去指挥的后金军队哭爹喊娘,两个甲喇额真上千名精锐连蒙古人将近两千余人,死伤殆尽,只剩下区区几十号人扛着一条大腿跑回来报丧。

这让皇太极苦笑不得。

也幸亏过来报丧的牛录额真临机一动,把刘家军的数量扩充了十数倍,要不然皇太极会气得吐血。

事实上,出击的刘家军只有五百多人。如果在野战情况下,别说五百多人,就算是五千多人,也没有勇气与一千建奴,两千蒙古骑兵对战。

结果倒好,前后接触不到一刻钟,就崩溃了。

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这让皇太极的心情往下沉,更坏的消息也传到皇太极的耳朵中,辽南的刘家军出动了。

由于皇太极的细作没有进入刘家军的核心,他们只能从明显的调动中情报中推测,刘家军出动了四千余人马北上。

事实上,刘家军出动的不是四千人,而是八千人马,其中超过一半都是与建奴有着血海深仇的东江军骨干成员。

皇太极望着众部落首领和众将领道:“现在怎么办?”

索伦部首领,皇太极的妹夫叶济尔小心翼翼的道:“汗王,要不,咱们撤退吧,打不下,就算能打下,死伤也必然惨重之极,我们打不起这种仗!”

皇太极苦笑道:“你以为撤军就没事了吗?为了应付这次明军围剿,我们耽误了储备牧草和给牛羊长膘;现在与刘家军交恶,恐怕没有办法才从刘家军那里买到粮食和布匹了;就算我们撤回草原,又有多少人熬得过这个冬天?”

一席话说得所有人都喘不过气来。

草原的生活本来就艰苦,他们辛辛苦苦的放牧,忍饥捱饿,熬到秋天了还要冒着生命危险破边而入去抢掠边关地区以获取粮食、布匹,才能熬过冬天,现在他们什么都没有抢到还死了一大堆人,这个冬天可怎么过?

刘明遇本想放皇太极一马,养寇自重。

然而,皇太极决定拼死一搏。

欲进不得,欲退不能,即便是在努尔哈赤时期,他们也没有试过这么被动的,从来没有试过。

皇太极站了起来,如同鹰隼一样的目光环视众人,声音凄厉:“我们没有退路了!明狗是不会给我们留活路的,如果这次我们退却了,他们会变本加厉,往边关部署更多巨炮,将各座城池修得更加坚固,每过一天,我们想打下这些城池的难度就增大一分!他们还有一支大军正在草原上横冲直撞,寻找着狠狠地咬我们一口的机会!”

面对皇太极的目光,多尔衮无奈的起身,出言附和皇太极道:“汗王说得没错,跟明狗们拼了!”

“拼了!”

“北方的草原越来越冷,冷得连草都长不出来,咱们没有退路,就算今天可以逃跑,我们能逃到哪里去?还能怎么办?要么拼命,要么没命!”

皇太极望着大帐中的将领与蒙古各部首领,振臂大吼:“他们的火炮虽然厉害,但是却不能不停地发射,打久了那就是发红,打久了也要让大炮冷却,他们一炮可以打死我们一百多人,我们就分散开来,分成多个波次,从多个方向不停的地进攻,都不要计较伤亡,也不要计较什么以后,熬不过眼前这道坎,咱们都没有以后,只有活着,才能计较伤亡,只有活着才有以后,我们要活下去,谁挡我们,我们就跟他们拼命!”

“拼命!”

大帐里的首领和将领们眼睛赤红,发出如同野兽般地嚎叫,让十数万人马不约而同的战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