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皇帝不急太监急(1 / 2)

刘家军在兴和城外布置了三道壕沟和胸墙,此时就把这多达五六万名流寇赶了进去,胸墙上布置着迅雷铳,角楼上角楼上站着刘家军弩手。尽管看押着这些俘虏的刘家军士兵不算多,但是这些被圈在俘虏临时大营中的流寇们,却神情恐惧。

虽然说老回回挟裹着将近十万人进攻大宁,但是,能上阵打仗的青壮也有四万多,被放倒了一万七千多,还有六七千多人伤员,连伤员加在一起,在俘虏营地内的流寇青壮不过两万多人,其他的都是老弱妇孺,妇女、老人和孩子更是瑟瑟发抖,每当有刘家军士兵从附近走过的时候,人群中总要发出一阵压抑的惊叫声。

要说此时最高兴的莫过于兴和县令张任学,原本在刘兴贤率领刘家军第八步兵团主动出击之后,兴和县就空虚了下来,好在各镇民兵按照他们平时训练的内容,在得到敌情之后,马上完成了集结。

原本没有修好的城门楼,此时用沙袋和砖头将城门堵死,大批民壮正在城墙上巡逻,气氛异常紧张。张任学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立不安,好几万流寇窜入兴和,这简直就是世界末日了,以兴和阳县那点实力,哪里抵挡得住嘛,就算最终能守住县城,全县的乡镇也要让那帮蝗虫给祸害得不成样子了,谁受得了啊

兴和县今年垦荒了四十余万亩田地,而且这些庄稼都快要成熟了,万一被流寇糟蹋了,兴和这十几万百姓该怎么活虽然刘兴贤主动出击的消息他已经得知了,可还是不放心,谁不知道卫所官兵的战斗力烂到什么地步啊。

主动出击,那不是给流寇们送人头嘛!这种事情官军可没少干,他一连写了好几封信,一封是让自己妻子杨氏,抚养儿女,这算是交代后世。

此时还只是崇祯四年,张任学被不被朝廷所容,也不被崇祯所喜,尽管他是被发配到兴和担任县令的官员,却也根本就没有想到要从贼。写完交代后事的书信,又接着写信给刘明遇,请求让他火速回援。最后守县城要紧。他在一边写信的时候,一边把全县的青壮动员起来,加强戒备。

可别让流寇与们玩什么奇袭,神不知鬼不觉的把县城给拿下来了,真要是这样,他十颗脑袋都不够皇帝砍啊!此时他正在城墙上巡视,忽然看到远处沙尘大作,心里一紧:“来了来了,该来的还是来了!守城的民兵个个面有惧色,看着大道上迤逦而来的烟尘两腿直发抖。”

结果走近这才发现,这些人马居然是流寇俘虏。

张任学松了口气。

“侯爷,这些俘虏该怎么处置”

张任学看到刘明遇回来,感觉刘明遇比他的亲爹还要亲,作为文人,平时对武人是百般看不起的,可是此时,他感觉刘明遇,直接就是太亲了,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刘明遇望着这些流寇,这些流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个个都瘦骨嶙峋的,面容枯犒,眼窝深深的陷了下去,艰苦的生活几乎将他们的活力压榨干净了,留下的只是一副瘦弱的躯壳而已。

对于现在的明军而言,要以寡击众击败比自己多出几倍的流寇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安置俘虏。几万流寇里,能上阵打仗的也就那么几千人万把人,剩下的都是流寇的家属或者被他们裹挟的流民,看似声势浩大,实则一盘散沙,而流寇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一看到势头不妙,马上带着为数不多的亲信开溜,扔下成千上万的老弱妇孺给官兵。

这样一来,难题就摆到了官兵面前:如果他们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那么多俘虏可是要吃饭的,一天两顿饭,一座山都能啃塌,而他们的军粮供应本来就够紧张了,哪里腾得出余粮来养这么多吃闲饭的人那么,将他们驱散怎么样

同样行不通,这些流民没了饭吃,马上就会作乱!

至于杀良冒功除了左良玉左小受,还真没几个人敢一次性杀掉成千上万的老弱妇孺,御史言官的奏折会把他们给活埋了的!杀也不是放也不是,更养不起,任谁接到这么个烫手山芋也会头疼万分。

张任学看着刘明遇沉默不语,就小心翼翼的道:“侯爷,要不,咱们甄别一下,挑些匪首砍了,普通被挟裹的百姓,就发给他们一些盘缠,让他们返回原籍!”

刘明遇面对这些俘虏,自然是满心欢喜。毕竟,这五六万老弱,大部分都是饿的弱,只要调养一番,很多人的身体都是可以恢复的。大明对于老的定义与后世不同,根据相关统计显示,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是42岁,明朝人的平均寿命45岁左右,如果根据上述数据的显示,30岁在明朝属于中老年人。

可是事实上,别说是四十五岁,就算是六十岁,又有几个人服老呢

这都是最宝贵的人力资源。

刘明遇装作为难的样子道:“他们还能回去吗冬天马上就要到了,就算他们有干粮有盘缠,又能挣扎多久给他们吃一顿饱饭,编入军籍,给他们一碗安生饭吃吧。”

人心是难以满足的,这是必然的。在灾荒年月,给他们一碗饭吃,他们会感恩,可是过不了几年,他们就会满腹怨言。就像曹操创立屯田制,这其实是大明卫所的雏形。曹操当时的屯田收益要五成甚至六成收回官有,而饱受黄巾之乱的流民,刚刚开始,是非常支持曹操的。

可是过了二三十年,这些屯田军就不满这个剥削制度了,于是司马炎成功篡位,如果曹魏军队依旧支持曹氏,司马氏凭什么篡位

依靠什么

现在也是一样,刘明遇深知人心的**难以填补,集体农庄其实是过渡性的产物,在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严重匮乏,耕作环境严重不足的时候,只能依靠官营,而随后等百姓生活条件稍好,就必须进行私有化。

现在大宁境内超过九成九的农庄都是集体制,也就是归刘明遇所有,可是,尽管现在这些百姓不会不满,因为刘明遇让他们活了下来,可是依靠感恩是不行的,因为人性本恶,升米恩,斗米仇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了。

端着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人也不少。

所以,刘明遇准备采取另外一种策略,把普通流寇百姓,给他们编成军户,让他们进行屯田,产出既满足刘家军粮食的需求,同时也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在他们每个人的服刑期满,给他们自己改变自己生活的希望,让他们自己可以买田,然后自给自足,交税就行。

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审大会在兴和开始举行。

“姓名”

“张八!”

“原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