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牛皋的痴心妄想(1 / 2)

岳家府邸本为蔡京相府。蔡京此人,虽然奸毒媚上,不择手段的排斥异己,其实也是有真材实料的。蔡京通经济。徽宗前期经济发展快,皆因蔡京措施得力。至于后来的种种败国之举,根子全在徽宗那个艺术家身上。蔡京也是有名的大才子,书法家。宋书法四大家里,本应有蔡京一席。之所以有蔡襄而无蔡京,并不是因为蔡襄的书法比蔡京写得好,而是因为蔡京的名声太臭,令后人不齿。

占地好几里的宅院,一切布置都恰到好处,透出儒雅之气,根本没有那种暴发户一味炫富的俗气。

如今门口的相府二字已经改成了岳府。岳母,牛老夫人,岳大姐,李孝娥,以及岳银瓶全都住在这里。

占地极广的宅院,必须要有下人打扫。岳母再不愿使唤下人,也不得不依着牛老夫人和李孝娥等人的意见,除了守卫守宅的上百名精锐军士,还请了上百名家丁,以及上百名侍女丫头。

牛皋在汴梁也有一所大宅院,乃是靖康年间那位把金人吹上天的大才子李邺的家。

李邺奉钦宗之命出使金营,回朝之后,用一连串气势如虹的排比句把钦宗吓成了傻子。

“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

宋钦宗之所以开城纳降,虽然是中了郭京的奸计,但李邺的六如排比句也功劳不小,因为他击溃了钦宗内心为数不多的斗志。

如今李邺远在黄龙府,当了金人的二品高官。既然是降金的汉奸,财产土地当然会被没收。他的宅院也不可浪费。护民军占汴梁后,就分给了牛皋居住。

牛皋身为燕云军团的指挥官,几乎一直在前线奔波。牛老夫人一个人住在这偌大的宅院里,觉得气闷。牛通那个牛犊子又在应天公学里读书。所以牛老夫人直接搬到了岳府居住,一个月都不回府一趟。好好的一个宅院里,似乎成了家丁使女们的家。

岳母曾劝牛老夫人,既然不住在那里,就把那些家丁使女们遣散算了。毕竟雇着他们,每个月都有好几百两银子的花费。

牛老夫人呵呵笑道,“这可使不得。如今汴梁城里好多流民找不到活,咱们既然有能力,就应该多雇一些人。在咱们府里,他们能吃饱肚子,多少也能挣点钱。若是我解雇了他们,估计他们也会变成大街上的流民。”

岳母这才明白牛老夫人的真实用意,当即喊岳大姐进来,让她再去找牙人雇几百个下人来府上帮忙。牛老夫人慌忙拦住岳大姐。牛老夫人对岳母说,“倒也不必如此。咱也不能为了做大善人,就雇一些人进府吃闲饭。这样子也不行。流民那么多,请几百个人吃闲饭,就对其他的流民不公平。真正能够拯救流民的方法,就是给他们找到谋生的活计。岳母不由连声赞叹牛老夫人有远见。牛老夫人确实人情通达,她住在岳府,若是遇到什么事,如果李孝娥不在,基本上都是牛老夫人拿主意。岳母一味心善,有时候反而不好。

既然自家母亲住在岳府,牛皋也懒得回自家宅院。军议既定,留下张宪智浃大师坐镇大帅府。岳飞和牛皋一同赶回岳府吃晚饭。

岳飞进府时,李孝娥笑着迎上来。岳飞伸手摸了摸妻子已经显怀的肚子,小声嗔怪道,“你有孕在身,就不用每日在这里接我。要小心自己的身体,万一摔伤了怎么办呢?”

李孝娥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岳飞担心的始终是她,而不是她肚子里的孩子。虽然李孝娥知道岳飞也爱未出生的孩子,但最爱的还是她。

有这样的丈夫,李孝娥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李孝娥笑着说,“没事。我问过那些有经验的稳婆了,她们说,怀孕的人才需要多走动。只要不累着,反而对孩子更好呢。”

岳飞挽着李孝娥的手,慢慢地走回厅堂。那些侍女丫环全都用羡慕的目光盯着自家的主母。

她们知道岳飞已是中原之主,就是想当皇帝也够格了。纵然如此,岳飞竟然连一个侍妾都没纳,只有李孝娥一个正妻。

主母真是太幸福了。

主母有孕在身,不能同房。所以这些侍女很希望到了夜间,李孝娥会喊一个或两个侍女侍寝。

可惜她们注定要失望了。李孝娥不止一次的向岳飞提过这种要求。岳飞总是摇头拒绝。

岳飞说,“我不是牲口。”

李孝娥也曾不止一次地劝岳飞纳了冉青。李孝娥说,“冉青妹子非你不嫁。你不娶她,就是害她一辈子。再说依你现在的身份,若是连个侍妾都没有,反而遭人闲话。”

岳飞笑道,“看你说的,不娶侍妾难道还成了罪过不成?”

李孝娥正色说道,“别人自然不会说你,但他们会说我是妒妇。”

可是不管李孝娥如何解劝,岳飞就是不同意纳妾。冉青如今住在应天府,充当徐庆副手。李孝娥几番请她来汴梁,她都没同意。想必也是抱着眼不见心不烦的想法。

后来岳飞经不住李孝娥的一再求情,就许下诺言,“何时收复燕云,一统天下,就可以纳一个妾。在此之前,就不要再提那种纳妾的事了。”

李孝娥还能说什么呢。她只能盼望岳飞能够在十年内一统天下。要不然,冉青妹子就老了。

晚上一家人在厅堂吃饭时,岳飞提到刘义芸遗孤的事。岳母和牛老夫人听到最后都落泪了。岳母慨然说道,“五郎,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既然那两个小孩子那么可怜,就把他们领进咱家嘛。我和你大姐一人照看一个,不是正好。以咱家的身份,也不致于辱没那个名叫刘义芸的好汉吧?”

岳飞和李孝娥尚未说话,牛皋母子二人几乎同时说话,“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