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放着历史书白读都不读,活该他找死(1 / 2)

诸葛亮是在五月十一击溃的侯成魏续、次日一早就彻底探明了敌情。

加上诸葛亮难得熬夜一通宵、根据目前的情况估算对策,按照不同敌情发展分别预案,总算是大致想到了几套“如何在安邑以东领土全部丢失的情况下,接应关羽有序撤退”的计划。

具体到时候执行哪一套,诸葛亮也不好断定,因为他不知道关羽那边现在究竟形势有多困难,不可能铁口直断。所以诸葛亮是把应对各种他想得到的情况的预案大致分类简述,请人给关羽带消息的时候顺路带去。

等于是把传说中才存在的“锦囊妙计”,变成了现实世界中可行的“参谋部作战计划”,有“上中下策”可以选——这个上中下不是按关羽的个人喜好分的,是按照到时候的具体敌我态势分的。

毫无疑问,诸葛亮把锦囊妙计升级到近代德系参谋部模式,正是他师从李素期间学到的东西。毕竟李素不止一次凭借先进理念做“假设敌情有各种情况,我分别做PLAN/A/B/C”的事儿,诸葛亮近距离观察后,也去芜存菁吸收了做事方法。

诸葛亮这几套撤退方案的具体细节,暂时不表,反正有好几套最终是浪费用不上的,说了也是水字。

单说他在十二日中午,就从安邑派出了一小撮密使,都是从典韦身边挑的精锐勇士,让他们负责带信。

为了保密,诸葛亮只是把目前安邑的情况用文字写了下来,至于他帮关羽想的撤退方案,则完全没有流于文字,只是让他们背熟到时候口头转述,这样就算信使半路上被抓了也不会泄密。

选的这些人个个至少是以一当十的武艺,也装备了好马和相对灵活的精良铁甲、斩马剑、弓弩。此外,还每人带了好几个充了气但并不沉重的羊皮囊。

这些皮囊可以在渡黄河的时候,配合少量的木棍绑扎在一起、形成羊皮筏子。

诸葛亮给他们安排的报信路线,是从安邑附近先翻越某些相对平坦的中条山山口、抵达黄河北岸的河东郡大阳县附近。

大阳县目前还在刘备阵营的控制下,张辽还没分兵去打那么偏僻的地方。那地方位于三门峡的北岸,有路可以沟通郡治安邑,只不过崎岖无法行车,只能走人,某些路段骑马也不行,得下马牵着走。

抵达县城之后,这些信使要往下游稍微走二三十里险峻陆路,其中一部分路段都是在三门峡北岸的峭壁上,通过整个峡谷区、以及“中流砥柱”的砥柱山后,黄河两岸地形才会从悬崖变成有滩涂。这时候,这些信使才能伐木扎筏,把羊皮筏子放下去漂流而下。

密使小队的负责人拿到羊皮囊的时候,还好奇地求教:“为何要跋涉山地数十里,带着这些充气羊皮?虽然不重,但体积累赘,翻山不便,怕是容易误事。要在黄河上漂流的话,到时候咱砍伐树木扎筏也来得及,很快的。”

显然他并不是质疑,只是怕累赘误事。

诸葛亮耐心解释:“我已经在你们小队中,安排了两个跟关将军在西北征战过的精兵,这皮筏子怎么用,到时候听他们就是,术业有专攻嘛。

你们河东本地人对这东西不熟,但是关将军和马将军在西北征战时,在兰州就见过氐族蛮王用羊皮筏渡黄河,在银川郡时也见过河西羌用,马将军自己也用过。

这些东西浮力比竹木更大,而且关键是我钻研改良之后,发现羊皮气囊便于贴合人身,哪怕船筏崩散、抱着木头还有可能沉溺,羊皮气囊却能连缀穿在身上,只要不破不漏气就淹不死。哪怕身上穿了铁甲,只要算好充气浮力的分量,也能抵消。

张辽已经打到闻喜,想必吕布的其他将领也已经占领箕关以东的黄河北岸,甚至占了南岸的小平津渡口。正因为如此,你们给关将军报信非常艰险,用大船极有可能暴露,只有木筏配合羊皮筏,才有可能化整为零躲过。

如果最后段敌军巡河封锁实在严密,你们就弃了木筏,把羊皮囊解了,套在身上趁夜游水漂最后几十里,实在不行就爬上南岸,翻山小路过函谷关以北的群山。

我相信关将军现在的位置,要么在小平津;要么在小平津以南、背靠函谷关北侧群山边缘的位置。函谷关北面的山其实是有河滩或者山间险路可以行走的,只是不能过车马,所以无法运粮,不能用于大军征战。

你们不得不爬山的话,就把马匹抛弃好了,但羊皮囊留几个,到时候也便于证明你们的身份,让关将军肯相信你们带去的口头建议——没有在凉州征战过的人,是不会想到用这个的,这也算是信物了。”

诸葛亮想的非常周到,从怎么赶路、怎么避过敌人耳目送信,到最后怎么留信物取信于关羽,都一举三得想到了。

而且,他这人因为这一世跟着李素,理工科天赋点得很满,对于那些民间生存经验智慧的产物,只要落入了他眼里,总能结合他从李素那儿学来的物理知识改良一下,更加系统高效。

这不,当初跟着李素西行毕业旅行见识的普通羊皮筏子,就被诸葛亮改成了“羊皮筏气囊兼可拆卸单独穿戴救生衣”。

嗯,这么说可能有点给诸葛亮脸上贴金了,这玩意儿其实也不是百分百出自他的智慧。他那么繁忙的人怎么会想那么细节的事儿呢——所以,其实是诸葛亮提出了物理模型,高屋建瓴总结了原理,然后让未婚妻黄月英实操设计的、再给军中工匠量产。

不过,理论模型是诸葛亮脑洞出来的,也就够了。做衣服这种裁缝设计的活儿嘛,本来就是女人干的,哪有男人做裁缝时装设计的,黄月英不设计救生衣谁设计?

因为非常昂贵,这儿玩意儿一套就要好多张羊的皮,所以也不能大规模装备,就是给特种战的渗透秘密信使渡河潜伏用的。

设计完之后,最后在装备之前的试验里,诸葛亮还发现了这个羊皮囊救生衣的另一个用处——气囊如果背在背上,容易被弩箭射爆,但也能挡那么一两发强弩。

这玩意儿,有点类似于后世的一次性反应装甲,至少效果比日本战国时期那些精锐骑兵“母衣众”背在背上的空心布囊“母衣”防箭效果好得多。

不过诸葛亮当然不知道什么是反应装甲或者母衣了。他也不希望这个功能用上,因为是一次性的,太不划算,射穿就漏气了。

安排好一切之后,诸葛亮还跟他们预定了时间。

因为是不管不顾埋头赶路的信使,没有意外的话,两天之后的五月十四,他们必须找到关羽的部队,建立联络。如果沿途敌人在黄河上战船巡哨密集,能漂流的路程比较短,要翻山,那就加一天,那样也得确保十五日送到。

对这个要求密使小队没有异议,全部立了军令状,表示一定五月十五联络上关羽。联络不上估计诸葛亮也没机会执行军法,肯定是死在半路上了。

……

话分两头。

诸葛亮尝试通过安邑-大阳县这条道路,与关羽重新建立联系,并为关羽的撤退路线探路的同时。

这两三天里,张辽和贾诩也不会闲着。

同样是在五月十二日,张辽一早就非常不甘,因为昨夜魏续带着败兵回来了,把刘备阵营派了“至少万余规模的援军驰援安邑”这个噩耗带了回来。

还告诉张辽:派出去监视的部队折损了三分之一,他和侯成领了六七千人执行这一任务,有两千多人折了。

张辽板着脸责问:“我让你们哨探牵制为主,还大多都是骑兵,遇到强敌可以避战的,为何还折损如此之多?违我军令轻进易退,不行军法何以服众?来人,先把魏续拖下去杖责二十以儆效尤。”

魏续苦着脸求饶:“张将军不关我事,是侯成去截击敌军的,我只是接应,还帮他收拢败兵。那侯成原本也是退得回来的,结果他见阵战或许打不过,就起了贪心不愿走空,尝试与敌搦战斗将,谁知被人击落马下擒拿了,否则也不会败得那么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