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及大臣们早已先入为主,信了吕蒙休的话,纵然吕蒙正此时开口辩驳,也无人再相信他,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都不知该如何是好。
若在往常,有官员犯了这种人伦大罪,不管是皇帝也好,大臣们也好,早就将他罢官杀头了,可吕蒙正不比旁人,他乃是大宋执相,掌管朝堂,如今宰相赵普垂垂老矣,吕蒙正便是众人心目中接替赵普的人选,若真将他罢官了,朝堂势必大乱。
但凡高官发生错误,立刻将他罢官,并找人代表这种事,只会发生在话本里,亦或是人们的想象中,更何况是百官之首的宰执。
实际情况是,但凡这种高官,总是站在金字塔顶尖的人物,他们掌管着许多大人物、大事件、大权力,知晓许多秘辛和秘闻,甚至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他们或许还在做着什么国家大事,试问像这种人,怎么可能说撤就撤?
一国宰执,主宰一国大事,手执满朝文武,若没有人带在身边教导几年,怎么可能见个人都能顶替?
纵然顶替的人曾经做过宰执,后来退下去了,他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能重新上位,且不说国事日新月异,绝不是短时间就能处理的,单说原宰执那复杂的关系网、平衡圈,怎么可能轻易被撼动?
宰执宰的是什么?执的又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整个天下的文武百官。
为了稳定各方关系,宰执往往就是平衡木上的那个支点,一旦支点被抽走了,平衡木哪里还能平衡的下去?
直白点说,为了方便发展工作,宰执都会在朝堂上安插自己的心腹,拉拢盟友,一旦宰执被撤,这些人势必不为新宰执所容,那么朝堂将会大换血一次,毕竟新宰执上任后,势必也会安插心腹,可朝堂上的位置就那么多,你的心腹要想上来,别人的心腹必然就会下去。
很显然,赵光义和大臣们正是不想这种情况发生,所以才不愿处置吕蒙正。
大宋朝说起来很大,可类似吕蒙正这种高官不是那么好培养的,所以大家都没有说话,自吕蒙正发言后,紫宸殿中再次陷入了诡异的沉寂。
良久,赵光义咳嗽了一声:“这样吧,朕近日有些乏了,此事明日再说吧。”
太监总管王恩跟随赵光义多年,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站出来说道:“退朝。”
众文武也猜到了赵光义的目的,便一如往常般退朝散去,唯有吕蒙正和吕蒙休脸色十分不好看,黑的吓人。
吕蒙休的脸色难看,是因为他看出来了,皇帝就是想和稀泥,维护吕蒙正。
吕蒙正则是因为从皇帝和大臣们的眼里,看出了他们对自己深处的失望,关于偷弟妹一事,众人几乎全都相信了吕蒙休的话。
“唉。罢了罢了,事到如今,我还有何颜面屹立朝堂之上。”走在回家的路上,吕蒙正没有乘坐轿子,而是选择了步行,走了一段路后,吕蒙正心里重重叹了口气。
此时天色已是大亮,百姓们都开始忙碌起来,开封城中一片人潮鼎沸,早起上集的人们带着笑意大声讨价还价,做买卖的人则苦着脸,直到最后买主扔下钱提着东西扬长而去,他们这才微微觉得安慰,虽然这笔买卖没挣到多少钱,但终归还是挣了一些的。
多么淳朴的百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