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吉廖夫是白俄罗斯第三大城市,位于明斯克城东方200公里左右。
察觉德军即将在明斯克会师,包围西方方面军主力的意图后,巴甫洛夫大将紧急将司令部转移到这里。
他的这个决断可以说是开战以来最明智的决断,六月二十七日夜,他的指挥部刚刚转移到莫吉廖夫,六月二十八日,他就听到德军第二第三装甲集团军于明斯克地区会师的噩耗。
这个噩耗意味着西方方面军四个集团军,近二十个步兵师和五个机械化军约四十万人的部队被德军包围。
“继续监听德国人的广播,一旦有新的消息,立刻通知我。”巴甫洛夫对情报参谋说道。
说完,巴甫洛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会作战指挥室。
自从搬家到莫吉廖夫以来,西方方面军指挥部和下属各个部队的联络越加困难,和集团军司令部的通讯情况还好一些,但是和下属的机械化军和步兵军、师级部队几乎全部失去联系。
被逼无奈,他只能通过收听德国人发布的广播来收集情报,例如苏联某某步兵师被伟大的德*队包围在某地等此类的信息。
回到作战指挥室,巴甫洛夫盯着标注着各种红蓝箭头的地图,脑海一阵空白。
方面军司令部和手下的部队联系不上,再好的作战计划也无法传达下去,更不要说是实施。
他的身边,方面军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少将也是六神无主,不知道该如何应付眼前的局势。
关键时刻,一个声音响起,在巴甫洛夫听来犹如及时雨一般宝贵。
“司令员同志,朱可夫将军来了。”
克里莫夫斯基少将抬起头看向指挥室正门。巴甫洛夫更是紧走几步走到门口,迎面撞上一个略显肥胖的身影。
“亲爱的朱可夫同志,你终于到了。你带来多少援军?我们现在的处境很危险,敌人南北两翼的部队已经在明斯克附近会师。方面军主力已经被包围,如果你......”
巴甫洛夫陪着朱可夫走到地图旁,嘴里滔滔不绝地说起战场上的情形。
克里莫夫斯基少将一言不发,只是抢在朱可夫的副官前面,亲手接过朱可夫摘下的军帽挂到衣帽架上。
听到巴甫洛夫的介绍,朱可夫宽阔的脑门上迅速沁出一层油汗。
“你说什么?敌人已经在明斯克地区会师?是哪两只部队?第二和第三装甲集团军。”朱可夫惊呼道。
“是,就是这两支部队,德国人的广播刚刚播出这个消息。”巴甫洛夫说道。
“是什么时候的事?包围圈内有多少部队?你手中现有多少部队可以动用?”朱可夫问道。
克里莫夫斯基指着地图标注的部队番号一一给朱可夫说道:“第三集团军和第十集团军大部被合围在比亚韦斯托克地区。13集团军主力曾经向北部的第三装甲集团军反击,都被敌人击溃。第四集团军司令部和方面军司令部失去联系,目前状况不明,总之大部队也在包围圈里。包围圈内共计有二十个师,四十万人左右。”
巴甫洛夫接着说道:“我手头目前只有20机械化军和二十一步兵军的残部可以动用,敌人的广播上说,敌人是在今天下午刚刚合拢包围圈。我认为包围圈的强度不够,肯定会有很多可以利用的缺口,我们必须下令部队抓紧时间突围。你带来多少部队?如果有部队在包围圈外接应,我们的突围会更加顺利。”
朱可夫面无表情地瞥了巴甫洛夫一眼。摸出块白手帕擦着脑门上倾泻的汗水。
今天只是战争爆发的第七天,敌人竟然已经完成一次大合围,可悲的是。他之前都在赶路,无法及时接到最高统帅部转发的战报,对前线的战况竟然一无所知,结果现在刚刚到达前线就遇到这么一个棘手的大难题。
朱可夫不知道,巴甫洛夫根本没有向最高统帅部通报,如果他不是亲自赶到西方方面军指挥部,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得知这个噩耗。
“统帅部和总书记有什么指示?”朱可夫思考了几秒钟后,盯着地图问道。
巴甫洛夫和克里莫夫斯基对视一眼,张了张嘴巴。没有说话,克里莫夫斯基嗫嚅着说道:“我们也是刚刚知道方面军主力被包围。正准备通知最高统帅部。”
朱可夫猛地抬头,瞪着巴甫洛夫问道:“最高统帅部现在还不知道?”
巴甫洛夫心虚地避开朱可夫的目光。小声说道:“是,最高统帅部现在还不知道。”
“马上发报,向最高统帅部汇报这个消息。”朱可夫沉着脸说道。
克里莫夫斯基马上照办朱可夫的指示。
朱可夫重新看向地图,目光在地图上转了几圈后,忽然想起一件很关键的事情。
“你刚才说第三集团军和第十集团军被包围在比亚韦斯托克地区,这是怎么回事?”
“敌人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强攻比亚韦斯托克地区的第十集团军,第十集团军打的十分顽强,挡住了敌人的进攻。但是我们的北面,敌人从我们西北方面军的结合部冲了出来,击退了第三集团军的部队,占领了格罗德诺,第十一机械化军反击没有成功,我让预备队十三集团军前进到格罗德诺地区,对敌人发动二次反击,仍旧是失败,敌人从格罗德诺出发南下,切断了比亚韦斯托克地区第十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一部的退路,那个包围圈里,大约有六七个师的部队。”巴甫洛夫说道。
凭借多年在军队中摸爬滚打练出的经验,朱可夫终于滤清了战争的经过。
巴甫洛夫为了击退敌人对第十集团军的威胁,让明斯克地区的十三集团军前进并发动反攻,结果造成明斯克地区空虚,而且将十三集团军主力送进了包围圈。
朱可夫舔舔嘴唇,对巴甫洛夫这种行为实在是无法评价。无论是臭骂他一顿,还是用马鞭抽他一顿,现在都已经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