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太夸张,太变态了(1 / 2)

电影教师 青城无忌 1749 字 2022-09-26

“科斯里克先生,你好!”世纪巅峰的放映厅里,张然微笑着跟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科斯里克握了握手,介绍道,“这位是宁皓导演,这位是丁胜导演……”

宁皓他们都是商业片导演,到电影节角逐奖项的可能很小,但电影节是非常好的宣传平台,电影要想卖到海外,去电影节宣传是避免不了的,所以,宁皓他们对迪特-科斯里克非常客气。

迪特-科斯里克对宁皓他们也没有丝毫轻慢,柏林电影节虽然是艺术片绽放的舞台,但同样离不开商业片和大明星捧场;华语电影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在未来中国市场必然会超过美国,没有谁敢轻视中国市场,柏林电影节也是如此。

寒暄过后,张然招呼迪特-科斯里克落座,介绍了下自己的新片,并坦诚:“电影现在问题还很多,有26场戏需要重拍,现在只能算是半成品!”

迪特-科斯里克微笑道:“即使是半成品,我相信也不会差!”

张然具有世界性的声誉,尤其是在北平奥运会开幕式的惊艳演出后,整个世界都在期待他的电影。如果能够将张然的新片拉到柏林,无疑会成为电影节最大的亮点,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所以,迪特-科斯里克才放下电影节主席的架子,亲自到中国邀请。

至于电影的质量他并不是特别在意,上一世,北平奥运会后张一谋的电影《三枪》恶评如潮,仍然进入了柏林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张然的新片也是这个道理,即使质量差一点也无所谓,关键是电影足够吸引眼球。

室内灯光熄灭,漆黑一片。

银幕很快亮了起来,但马上又黑了下去。

放映厅漆黑,银幕上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到。

大概过了将近一分钟,终于有声音响起,各种细碎的声音,显得有些嘈杂,听不出是在哪里,在做什么。

迪特-科斯里克的助手被这漫长的黑屏搞懵了,不知道这段镜头是什么意思,心想,张然不会是想学《2001漫游太空》,来一段3分钟的黑屏作为开头吧?

迪特-科斯里克倒不认为张然是在学《2001漫游太空》,张然的这段黑屏没有配乐,只有各种细碎的声音,他最开始也没有听出个所以然,但随着电动理发器的嗡嗡声响起,他突然明白了,这是理发店,有人在理发。不过他还是有些不明白,在理发店理发刮胡子,为什么要用黑屏来展示,张然是想表达什么?

经过将近五分钟的黑屏后,银幕上突然闪了一下,紧接着,画面出现。不过这个镜头非常特别,出现在眼前的是张婧初脸庞的特写,而且是局部大特写。镜头的视野非常狭窄,画面虚幻、朦胧,甚至有点失焦,给人以恍惚、眩晕的视觉效果。

迪特-科斯里克知道这是一个主观镜头,是在模拟剪头发那个人的眼睛。这个时候他恍然大悟,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长的黑屏了,这个人在剪头发的时候在闭上眼睛休息,所以画面是黑的,现在他睁开眼睛,画面就出现了。

镜头中,张婧初看到对方睁开眼,神情有些疑惑,停下手中的动作,嘴里发出啊呀的声音,手里比比划划,那意思是在问,是不是被弄疼了。

这时,迪特-科斯里克和助手都明白过来,张婧初扮演的理发员是个哑巴。

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声音比较慢:“没事,你继续!”

张婧初点点头,拿着小刀继续刮胡子,与此同时,电影镜头突然动了起来,慢慢后退,李雪健的背影随着镜头运动出现在银幕中;在镜头后退的同时,张婧初身后的镜子也逐渐显现出来;不过背对观众的李雪健在了镜子中却是正脸对着观众。

这是后退式蒙太奇,同时也是主观镜头向客观镜头转换,镜头本来是模拟李雪健眼睛的视点,是主观镜头,但镜头这往后一退,李雪健就出现在银幕中了,主观镜头就变成了客观镜头,整个主客观的转换非常巧妙!

迪特-科斯里克微微点了点头,对电影开场十分满意,但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脸色一变,轻声叫了起来:“不对啊!这个镜头不仅仅是主观到客观的转头,而是先从客观镜头转换成主观镜头,再从主观镜头转换成客观镜头,这个镜头在主观和客观之间转换了两次!不光如此,这个镜头还实现了声音蒙太奇向画面蒙太奇的转换!上帝啊,这是什么镜头啊!”

稍微对电影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什么是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客观镜头就是以客观视点为机位拍摄的具有记录叙事性质的镜头,用来讲述故事;主观镜头则是以剧中人的视点或是动物的视点为拍摄意图的镜头,多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电影艺术大师们根据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又派生出了一种新镜头,主客观转换镜头,简单的讲就是从客观镜头转换成主观镜头,或者从主观镜头转换成客观镜头,甚至出现了更加复杂的转换方式,主观镜头先转换成客观镜头,再转回主观镜头;或者从客观镜头转换成主观镜头,再转换成客观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