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章 心存梦,生如花(4更毕,3700字大章,求推荐票!)(1 / 2)

“无极,我只听说过登高望远,宁静致远,没听过行慢思远啊。”陈老妈早年是中师毕业的,对于这种人生哲学味道太浓的词汇,理解起来颇为困难。

“嫂子,我来给你解释吧。”胡永生看了一眼赵无极,见赵无极笑着,便继续道:“常人都喜欢一个快字,譬如大干快上,快马扬鞭,快意恩仇,我们的口号里也曾经有跑步进入那啥主义,但结果呢?华夏有个典故,龟兔赛跑,可结果呢?

华夏人喜欢快,研究快,连幸福都要说成快乐。可是,真的快乐吗?赵无极一个‘慢’字,却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一种远超‘快’的境界。而且,一个慢字,还包含着稳重与持久之意。赵无极,我说得可对?”

“哈哈,胡书记高见,高见!我只是觉得,我们平常都喜欢快,图个快,殊不知事物都有他特定的规律,怎么快得起来!因此,我就想到我们平时忽略了的慢!没想到,胡书记的理解会如此深刻!”赵无极的马屁功夫也越来越熟练了。

其实,赵无极提出的“行慢思远”,比胡永生的理解要深刻得多。慢,首先是一种认知,其次是一种心境,再次一种态度。

就认知而言,慢是一种节奏,事物故有的节奏、节律,从这个角度看,应该是指“不快不慢”,但所谓的快,则一定是超越了节奏和节律的。因此,这儿的慢,就通节奏。而通节奏之慢,才能持久。胡永生也理解到了最后这个意境。

就心境而言,慢是不急躁,不抢位,不冲动,不患得失。从德性上看,它通宽容;从习惯上看,它循秩序;从风格上看,它倾稳重,最后这一点,胡永生的理解也算比较到位。

就态度而言,所谓态度,是指人对他人、社会、事物,特别是名利之类的关系定位。佛教说的人生七苦或八苦,多是因“欲”所致。而慢,则是减欲,弱贪,性近淡泊。

但是,行慢的人未必就一定成功,因此,还必须“思远”。思远,就是远见,把“远见”与“行慢”结合起来,可以无往而不胜。

行慢,并不是永远慢,它归根到底还是要符合事物的“节奏”。譬如战争,就有他的节奏,当快则快,快若闪电;当慢则慢,即便乌龟老牛,自己不急,让敌人急。

行慢思远,必须从逻辑上搞懂“行慢”与“思远”的关系。“行慢”立身之基,“思远”进阶之路。只有“行慢”才能“思远”,而只有“思远”才能真正懂得“行慢”,理解“行慢”,并自觉“行慢”,而“行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世间一切事,都证明了这个真理,汉末逐鹿的刘邦,隋末的李唐王朝,元末朱元璋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无不证明了这个道理。

行慢并不是真的慢,而是要善一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机会。一个人,只有当他真正成熟的那一天,也许会才完全理解这四个字的真意。

这个中午饭,不只是胡永生非常满意,就是赵无极也吃得非常满意。因为他从胡永生的零星的语言中,感受到了县委对自己这个乡长的重视,不是因为赵无极因为有通天的关系的重视,而是对赵无极治理地方的理念的重视。

后世,有很多流传的名言,譬如,思路决定出路,观念一变天地宽,不换观念就换人。说到底都是讲的干部的思想问题,理念问题。

至于胡永生说开庆功大会的事,赵无极最后还是给否决了。这种事,纯属好大喜功,没任何意义。譬如,梓州高音乐舞蹈家协会要开个庆功会,赵无极绝对愿意参加,甚至还会赞助;但由县委来开,有点那啥,太不务正业了吧。

当然,在胡永生离开前,赵无极便写下了“行慢思远”四个字,但是,并没有直接交给胡永生,而是让赵无际下午拿到装裱店去装裱后,再送给胡书记。

送走心满意足的胡永生后,赵无极便告别父母,去找李馨欣,给馨欣一家人拜年。赵无极在平原买礼物时,计划掉了两个人,这两个人就是准岳母,不哈,已经是岳母了的何素华,以李馨欣的弟弟,李子琦,这家伙正在读高一,成绩算不错,前世高中毕业时考了一个专科学校。

不过,没买礼物这种小事,又怎么可能难得倒赵无极呢,系统中多的是嘛。不过,赵无极内心里却有些羞愧,这两个人,也是自己的亲人啊,前世,他们对自己也很好,可自己竟然搞忘了,不会是因为重生以来,心性变高了吧!

岳母何素华是个农村妇女,文化不高,见识不多,但很会教育子女,李馨欣的性格,绝大部分像岳母,李子琦后世,也许李馨欣一样,为人真诚、踏实,虽然这样的人无法大富大贵,但却能尽享平安幸福。

李馨欣家距县城也不远,只有三公里,赵无极开车只是五分钟就到了。有时,赵德正和陈素琴周末散步时,都可以到亲家母家这儿来坐一坐,或者在自留地里帮着薅薅草,浇浇菜,当然,走的时候也不忘采两棵白菜。

李馨欣与赵无极耍朋友后,李馨欣家里的条件就变了个样。原来,李馨欣家只有两间瓦房和两间草房,赵无极拿了一万块钱,再加上父母那儿凑了五千,让馨欣把家里的房子全部推了,重新建了一个两层楼上下各四间,外加畜圈、禽舍、院坝、围墙等设施(星辰父母当年修建同样面积的房子,花了一万一千块)。

一万五千块钱没用完,又让岳母去买了个黑白电视机。本来,赵无极说要买洗衣机的,但岳母何素华坚决不干,说那东西洗不干净,而且还费电。当然,这些安排都是赵无极让李馨欣出面的。如果让女婿出面,何素华面子上会不好看。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以前,何素华孤苦伶仃拖着两个孩子时,馨欣家的亲戚都远远的,如果不是童紫馨帮了李馨欣很多忙,李馨欣很难把书读出来;李馨欣工作后,家里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也只是小改善,毕竟,这时工资低,一个月几十块钱,想在存够一万元,不吃不喝都要七八年时间。

这时,来李家的亲戚多了起来。不过,多是来求李馨欣帮忙的。李馨欣能帮什么忙?李馨欣在县一中教书呢,哪家的孩子不想到县城最好的中学读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