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新的时代(2 / 2)

接牛痘的站点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后面的火爆,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为此,朝廷不得不派出太医署学过接痘的人也出来服务普通百姓,站点从一个开到了二十几个,结果还是来不及。每天开街钟声一响后,便有大批百姓赶过来,也就喝口茶的功夫,就排起了条条长龙。为此免不了又得加强治安管理,各个坊里的武侯都被调来维护秩序,免得这多人聚在一起,最后闹出什么事来。

接过牛痘的老百姓高高兴兴地领上几百钱,还有朝廷发得营养补品:两个鸡子,一条猪肉,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在接过牛痘后仍安然无恙后,消息渐渐辐射到长安周边,于是朝廷又派人手,前去各地开设接牛痘的医疗站。不过后面的人可就没赏钱和补品了。

而当地的大夫也被集中了起来先学习接种牛痘。不然朝廷可没这么多医生可用。

而从这件事上,李二也看到了开设医学院的必要性。

在杨晓然当年写得条陈上,就明确指出过民间大夫不够专业,导致人均寿命过短的问题。另外,应该广招女子为女医,女子看病难于男子,专门学习妇科医术,从女子不便明说的疾病到生产,从而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

人口短缺像一把刀一样横在这个新生帝国的头上。随着家业越来越大,人口不足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到处都要人,人口短缺已很明显地在制约着大唐的发展,为此李二很愁。

虽然已做了不少工作,可却是杯水车薪,这种事似乎也愁不来。而且孩子生下来容易,虽然政府有奖励,可把孩子抚养大却要不少的花费。百姓们要承担劳役与赋税,大唐虽然如今强盛地很,可还远没到免去农业税的地步。

而对此,一群大臣也只能望洋兴叹,他们唯一能作得就是等待。

李二对于免除农业税这事很心动,因为这可以证明他的伟大。开始也是反对得,可在看完杨晓然的条陈后,琢磨了好几年,觉得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如果一味重科学,提高生产力,解放人力,不以农为本,他又怕遭来儒家学派的反弹。

一时间,在各地开设学馆的想法在他心里萌生了。

没了世家,没了阻挠的人,抱团的群臣绝不是一个帝王想看到得。

或许新立一个学派是不错的做法?

杨晓然不知李二已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只是听李承乾说,朝廷准备开设一个医学院,不但招收男学生,还招收女学生,模仿小青庄的学制,把孙思邈请来当山长,分成女子医学院和男子医学院两个部分。另外奉御,太医署的医正也会去轮流上课。

生源是不用担心得。这里的一切都是模仿的小青山得,虽然未必有小青山吃得好,但吃饱总没问题。而朝廷也觉得这医护兵也十分重要,不应该每次都从民间征大夫。一来水平各有不同,二来也容易引起百姓的怨言。

大夫都弄走了,谁给百姓看病?

所以这医护兵似乎也很重要。经过两年的摸索,孙思邈的外科手术的水平已不错了,这人真得不愧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美名的医生,医学天赋十分高超,教学水平也厉害,带出的徒弟现在也有模有样地了。

唯一让他感到遗憾的是,青霉素的制造依然没什么进展,还得继续寻找合适的菌种。

而医护兵男女不限,只要家世清白就好,待遇之高,让人简直咂舌。享有跟军人一样的待遇。若是女子愿意报名参加,一样有荣誉头衔,这就等于是吃上皇粮了。

听到李承乾说这群朝臣居然同意让女子入伍,虽然是后勤医护兵,可着实把杨晓然震撼的不轻。

这群唐人未免也太开放了吧?

不过等李承乾把话说清楚后,她又窘了。

必须长得丑……

这是什么鬼逻辑?!!

还得长得壮!

擦!

这分明是要找母夜叉啊!

李承乾见她吃惊,便笑着道:“每次随军的妇人也不少,都是做杂活的。所以朝臣反应也不大……”

这话一出口,杨晓然也就明白了。

感情这群人觉得女子为医护兵根本就是跟那些做杂役的妇人一样,顶多多发俩工钱,给个什么女医官的头衔,没有品级,所以也是无伤大雅的事。

而且这些唐人到底不是明清的士大夫,心里也明白,有些事上女子是比较细心得。

不过饶是如此,还是把杨晓然震撼的不轻,随即便与武元华二人偷偷激动了起来。

不管是不是正式编制,起码女子能学医,能入军队做后勤已是很大的进步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