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为笔,血肉碾墨,汗青之下,不忍细睹。某年或是惊愕回首,才发现自己亦是面目全非。
沈哲子在蔡水畔逗留一会儿,吩咐随行属官们尽快规划扩大修葺蔡水的规模,短期之内陈留战事未有好转迹象,维持眼下军力之外或许还要继续增军,对辎重运力的要求不免更大。而且未来一旦石堪提兵南来作战,大军若是长久对峙下来,偷袭粮道乃是必修科目,所以便捷的水道越多,战术灵活度就越大。
这场战事中,他想做曹操,不想做袁绍。
韩晃等人听到沈哲子的指示命令,头颅不免垂得更低,他们心知是自己等人作战不利,迫得都督不得不将计划略作调整,加大在陈留方面的投入。
进入军营之后,沈哲子心情倒是好转一些。军营内氛围还算不错,士伍各司其职,或是操弄新送来的军械,或是安静的休养战力。在察觉到梁公入营巡察之后,虽然不敢擅离营宿,但气氛明显活跃起来,不乏人向此瞩目行礼,口中念念有词,用一些细微的神情动作,来表达对主帅的崇敬之情。
稍作巡营之后,沈哲子才在众将簇拥下进入大帐,落座之后便直接说道:“告罪之辞,不必多言。战事疏忽千变,都督府绝非无有容错浅量,战事至今,有捷有挫,即便累战无功,不可料敌无知。及后该要如何攻进定乱,我想听诸位有何建策。”
众人闻言后,便也不再虚辞,只是接下来却无人敢先陈己见,于是只能韩晃开口道:“虽是临战数年,但临战方知敌情仍有异变……”
沈哲子眼睑微垂,静听韩晃陈述。韩晃所言敌情异变,最重要便是两点,一者对于陈光所拥部众、丁口预计出错,原本都督府估计陈光所拥卒、丁合共应在五六万之间,但仅仅外围的清扫便俘获丁口三万余众,陈光势力核心的雍丘、外黄、仓垣等地肯定只多不少。
讲到这一点,沈哲子也是略有羞赧。陈光势力这几年之所以有此激增,这跟淮南都督府强硬政令关系极大,许多原本已经有意投靠淮南的乡宗门户们因为都督府态度实在太强硬,不肯让步分权,因此裹挟人口北逃。
此前淮南对陈光拥众的估量,一者是通过审察乡籍估算出逃人口,一者是内应通商告知,一者是频繁的小股斥候侵扰清点。这几个方法得出的结论其实都很粗疏,这也无怪淮南都督府资料收集不利,可能连陈光自己都说不清楚眼下到底有多少人托庇他而活。要知道就连淮南都督府如此高效的行政构架,治下六郡都难免荫户藏匿,更不要说秩序本就混乱的乱军了。
敌情异变的第二点便是地形地势的变化,陈光这几年来始终防备淮南军的清剿,所以在掌控范围内也是频用工事,或截流、或决堤,通过对水况的肆意更改而人为制造障碍。
比如淮南军今次主攻的高氏陂,原本只是一座独立的陂泽,结果陈光在这几年时间里驱用民力挖掘数条长达几十里的沟渠,将东面的白洋陂与高氏陂勾连起来,同时连掘十数座蓄水埭池,令得高氏陂范围扩大近乎一半,将雍丘整个西南方向俱都包围起来。
这些地貌的变化,令得淮南军此前掌握的情报俱都无用,加上此前作战目标是从速以决,所以是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被乱军依托地形打了几场伏击。幸在淮南军不是徐州军那种派系众多、各自为战的情况,损失虽然大,但也毕竟有所斩获,甚至还在陈留故城成功立足,同时掌握了野泽中相当重要的一座大坞壁,算是将高氏陂内形势摸了一个大概。
有了韩晃的发言,其余众将也都纷纷发声,有的言道后勤运输不及时,有的言道淮南军的齐全军械配备在复杂地势中反而没有优势,有的则言道乱军士卒隐藏在乡民中暴起发难,难以细作甄别。林林总总十数个问题,算是将眼下的困境剖析比较全面。至于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靠毅力或技术弥补,有的则实在无可奈何。
听到众将认真分析问题所在,沈哲子虽然略感烦躁,但总体还是欣慰。一方面是众将认真检讨,并非敷衍推诿过错,另一方面陈留目下的状态并非孤例,与稍后淮南军下一个目标荥阳颇有相似之处,有了这些经验的积累,对于后续战事也是一种补益。
在听完众将的陈述总结之后,沈哲子也意识到想要在短期内解决掉陈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然如果不计代价的话也不是不可能做到。但是淮南军还要面对石堪和桃豹两个不稳定因素,远没有强到不计代价的程度。这三个作战方向实在是距离太近了,而且各自都是独立个体,选择灵活度高,这就让局面变得加倍复杂。
众人还在议事,突然帐外有兵卒汇报言是陈光乱军遣使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