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卖官(1 / 2)

明末工程师 米酿 1047 字 2022-09-28

十一月初五,王承恩站在天津郊外的农田中,举目远眺。

此时冬小麦已经播种三个月,麦苗已经有三寸高。田垄间到处都是绿色麦苗,郁郁葱葱。站在王承恩的角度看过去,只觉得这范家庄五十里南处的静海县平野上,整个大地都是绿色的。

田垄上的农民很少,不过极远处有一个小村子。此时是中午时候,按大明其他地方的风俗农民一日二食,是不吃午饭的。但是天津富庶,百姓们在报纸的鼓励下一天都吃三顿。此时那小村子的烟囱上炊烟袅袅。

东面有一条小河,那小河只有半丈宽,却被农民们在河道中挖出一个个方形坑洞。在坑洞上架设着提水的龙尾车。王承恩看到一个身着新衣的牧童懒洋洋地坐在茅棚中看一本书,他旁边的老牛不断地拉动龙尾车提水。

远处的炊烟、好学的牧童、悠哉哉的水车和绿色的麦田汇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富庶又悠闲的农家图画。

李植看了看王承恩,问道:“中贵人,寡人治下的农村如何?”

王承恩吸了口气,拱手朝李植说道:“殿下,这当真是人间福地!便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想来也不过如此。”

李植听到王承恩的赞扬,十分得意,哈哈笑了起来。

李植一挥手,朝王承恩介绍道:“中贵人不知,六年前这一片麦田原先并不是田地,而是城外无人的一片荒野。因为地势较高灌溉不便,也没有农民在这里耕作,一直是抛荒的。”

“从前天津秩序混乱,开垦新田这种吃力的事情,结果往往是一开出新田就被豪强以种种理由霸占,没有人会做。”

“后来寡人建立了法庭,申明了私有产权的不可侵犯,农民们才对这荒地动了心思。后来这附近的二十一户农夫凑了一百一十七两银子,在市政厅买下了这一块荒地,又开挖水渠,架设水车,在这荒地上整出了四千亩麦田。”

“如今这一百多两银子买下的荒地,已经变成了价值万两的良田。”

作为一个穿越者,李植可以很骄傲地宣布,自己已将后世才有的法治赋予了这个十七世纪的一镇七省。

法治一建立,社会秩序就会受到保护,则种种弊端不扫自除。

“中贵人可知?这便是法治的威力。法院维护了天津的秩序,明确了私有产权,百姓们明白做大蛋糕不会有人来抢夺,就会自发地开垦新田。”

听到李植的话,王承恩似乎是听明白了,这就是变法的威力。一旦社会中人人守法,则不需要官府费力吆喝,百姓自会发展农业发展工商。百姓一富,则国家自然强盛。

每次王承恩到天津来,就会对李植变法带来的社会变化加深一分认识。至于那变法形成的富庶乡村繁华市集,也一次次更强烈地冲击着王承恩的价值观。

天子要效法天津王变法,确是良策。

不过,王承恩这次来,不是来观摩法治成效的,是来买廉价粮食的。

王承恩拱手朝李植说道:“殿下,殿下可知陕西的窘境?”

李植笑了笑。

韩金信在陕西设有眼线,陕西全省粮食被李自成抽走的事情,李植当然知道。

“中贵人何以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