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进学(四)(1 / 2)

华夏立国传 曾鄫 2767 字 2022-09-29

第二百零六章进学(四)

马车没有直接停在尚书行省的正门,因为那里正对着三台广场,一般不准停马车。所以车夫将马车驶进了阁台的左侧门,那里有一大块空地,停着数十辆马车,应该都是来阁台办事情的。

走下车的尹慎看到前面的这座建筑物是由十几座高低不一,却同样宏伟的阁台组成。在这座建筑群中最醒目的是四角高耸的高楼阁堂,飞檐挑角,共有四座。而左右对称的高楼底部各是一座方形高台,高台上却是那些稍低的楼台建筑物围绕其中。四座高楼都被弧形飞桥相连,通于正中的大堂。

顾原招呼正在仰着脖子瞻仰阁台的尹慎:“尹举人,我们赶紧进去。”

尹慎这才回过神来,然后指着马车说道:“我们的行李怎么办?”

“没关系,放在车上安全的很。都是些日常行李,不怕车夫卷着跑了。”顾原开玩笑地说道。

“尹举人,不要听顾兄胡说。这车夫都在长安县转运曹备过案的,都是本地户籍。要是他敢卷跑了行李,一张海捕文书能让他吃上一顿官司。放心吧,他不会为了一点搞不清楚值多少钱的日常行李去蹲大狱。”费郎接着解释道。

尹慎释然了,跟在四人后面向阁台走去。顾原意犹未尽地指着南边说道:“那里就是三台广场,现在被改名为胜利广场了。广场南边正对着宪台的那座建筑群是大理寺。再南边过了金水渠就是大竞技场了,刚修好不到两年,每两年一次的北府竞技大比武就是在那里举行的。里面可宽敞了,中间一个大空地,周围全是坐席,可以坐上万人。平时最热闹的时候就是举行马球联赛的时候,真是人山人海。大竞技场左边是射箭馆,右边是赛马场。”

“那大神庙呢?”尹慎小心地问道。

“大神庙在内城的东边,也在龙首原的东边,这里是看不到的。”

正说着,五人走近了侧门,那里站着几名身披红色布褂的宿卫军士,正在那里值勤。尹慎学着顾原等人的样子,将行贴和身照拿出来,老实地排着队,交由军士们检查。

训练有素的宿卫军士能够轻易分辨出文书的真假,所以检查过程非常快。尹慎很快就和顾原等人走进了阁台。

阁台像是一个巨大的院子还不如说像一座城池,里面来来往往的人非常匆忙。顾原告诉尹慎学部衙门在哪个位置,再约好在哪里等待,然后和费郎等人径直奔吏部而去了。

尹慎懵懵懂懂随着人流往学部衙门走,路上居然碰上了几名并州的举人,大家欣喜之余便结伴而行,很快便到了学部。

学部的吏员很客气地招待了这几位举人,并把他们引到了国学局。一名佥事员外郎带着几名吏员很快地就核准了他们的文书和身份,并发给他们一人一个执照,做为登记备案的回执,以及将来参加联考的凭证。快忙完时,国学局主事郎中闻讯赶来,在偏厅接见了这几位举人,请喝了几杯,并好生勉励了一番,这才散去。

尹慎问明几位并州举人的住所,然后与他们告辞,自己坐在阁台的候事厅里等待,过了一个多时辰才等来了顾原等人。

顾原等人将尹慎送到南城的凉州同乡馆,再约好明日相聚的地点和时间,然后匆匆奔东城而去,或者投亲友,或者住驿馆去了。

安顿好的尹慎开始忙碌起来。第二日,尹慎先去北城与借住在姚劲府中的姚晨会面,然后一起到谢艾谢府和笮朴笮府的门房投名帖。这两人可是北府军国重臣,每天等着求见的人太多了,不早点投名帖,不知道要排期到什么时候。

晚上尹慎带着姚晨会齐了并州那几名举人,然后杀向东城六大教坊之一的长乐坊,与顾原等人会师,再找了一家“高级酒楼”,好好耍了一晚上。

第三日,尹慎好好地休息了一天。

第四天,尹慎会齐了姚晨和那几位并州举人,出东城含章门,相送结伴东去赴任的顾原等人,顺便认识了数十位同来相送的长安各部司官员,他们都是顾原等人的亲友同学。

后面的时间里,尹慎和姚晨在等待笮朴和谢艾接见的同时,开始忙着自己的事情。

姚晨开始一一拜访羌人将领和官员,羌人跟随曾华多年,多以军功在北府占据了一席之地。姚晨做为羌人第一批以学识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自然受到这些羌人中坚力量的关注,就是连远在河州、西州、平州的姜楠、野利循、姚劲等人也早派人送回书信,让亲友和同僚好生照拂一下羌人的第一批举人。

尹慎却在忙着到西城四处拜访。按照北府学子们继承下来的“风俗习惯”,参加完州学考试的学子们都喜欢去游学一段时间。比如雍州、梁州、秦州、益州等靠近长安的举子,他们不着急来长安,而是四处去参观州学和拜访名士,游学一把。当然了,这几州都是北府的老根据地,学术根基牢固,不担心举荐和联考的事情,所以有这个心情四处游学。

而并州、羌州、朔州、凉州等半附之地,学术基础没有旧四州扎实,但是却和长安有不少关联和瓜葛,所以不如早点到长安来四处走动一下,取得一封举荐书来得更实际。冀州、青州、幽州、西州、沙州等新附之地,要不学术基础不扎实,联考估计只能垫底;要不跟长安没有多少关联,只好凭真才实学了。所以这几州的举子们还不如洒脱地一路游学过来。

搞清这个状况后,尹慎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碰上的不是羌州的就是并州的举子。

这段时间,尹慎和那几个并州举子在西城一家家大学拜访过去。现在正是春季学期开始没有多久,尹慎一行人以举子的身份在西城大学里旁听,提前感受一下长安国学的气氛。按照北府新近改进的学制,到长安参加联考的各州举子,只要没有“交白卷”,一般都会被国学录取,只是录取的国学不一,考的好自然能进长安大学和雍州大学,差的就要分配到各国学去了,当然也要看举子填报的志愿。

在旁听期间,尹慎除了感受到与郡学不一样的国学生活,也终于搞明白了国学的教授和郡学、县学的教师有什么不一样。按照改进的北府学制,初学、县学、郡学的老师叫教师。在目前,初学的教师必须是县学毕业后才有资格获得县学学正衙门的聘任,县学的教师必须是郡学以上毕业后才有资格获得郡学督学衙门聘任,郡学的教师必须是州学以上毕业后才有资格获得州学学政衙门聘任。

而州学以上的老师被称为教授,分博士、直学士、学士、翰林院学士四级,直接由学部聘任。而且从博士开始,已经不再按六艺分老师种类,而是按学科分老师了,例如有算学博士,法学学士等等。这些人多是各地的文人名士,而且出身江右的寒门和破落世家的居多。他们聚集长安后按照各自的爱好兴趣进行深入地治学,很快就成了一个方面的大家。也还有不少人是跟随这些大家的原国学学子,毕业后也就留在各国学了,一边继续研究学问,一边当起教授来了。

尹慎在西城晃荡了大约一个月,除了长安大学没有去之外,所有的大学都被他逛了一遍,甚至还陪着姚晨去了一趟灞城,参观了一下慕名已久的长安陆军军官学院。在尹慎心里,他一直暗暗希望自己以正式生员的身份进长安大学,而不是游学学子和旁听生。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尹慎深刻地感受了国学生员生活,觉得长安真是治学的圣地,如云的名师学士,开放的学习气氛,求真的治学理念,自己要是能在这里进学,真的不枉此生!不过尹慎唯一觉得不便的是这各所大学里的教授学子实在是太少了。

十几所大学占据了整整一个西城,加上内城的长安大学主区和长安神学院,师生总数不到两万人,平均下来不过一千余人。多的如雍州大学足有近三千人,少的如张衡学院,只有不到五百人。加上各地前来游学和旁听的学子名士也不会超过三万人,而其他百姓加起来总数不过六万,相对东城的五十万百姓,这人口密度实在是太少了。难怪这些大学的教授对自己这些举子都热情的不得了,恨不得让自己立即“填下志愿”报考他们的学院。

这一日,尹慎意犹未尽地在雍州大学旁听完新学大家罗友的“公开课”,依依不舍离开西城回到南城同乡馆,发现姚晨在那里急得团团转。看到尹慎回来立即扯着嗓子说道:“尹兄,笮大人府上有回信了,他在后天傍晚时分接见我们。”

尹慎一喜,自己等的不就这一天吗?当即请姚晨去酒楼美食一顿,并在席上细细商谈拜见时要注意的事项。

第三日申时刚过,尹慎穿着整齐,背着书囊,雇了一辆马车直奔北城。还没到笮府,他便看见姚劲在门口等着。

两人先到笮府门房说明来意,并出示了身照,在两位宿卫军士的监视下,笮府门房将尹慎、姚晨细细搜查了一番,没有发现犯禁的物品,便让他们两人在会客厅候着。

过了酉时,应该是北府官员“下班”回家的时间,两人越发地紧张,坐在那里有点坐立不安。但是门房那里却一直没有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