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干就完了(1 / 2)

贞观俗人 木子蓝色 1510 字 2022-09-29

秦琅家今年秋季种的粮食主要是大豆,这是养殖场上好的饲料来源,同时也能榨油,随着现在炒菜的风行,植物油的需求也是大增的。

早霜对于秦家秋粮影响不大,大豆比麦粟等要好的多。

不过秦琅也不能只盯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他特意赶回长安,先去见了马周,向他借调转运司的一些数据,接着又去了趟镇抚司,给张亮送了点河鲜,跟他打听了下突厥草原和北方边境上的天气情况。

再回到平康坊翼国公府里,秦琅已经表情严肃了。

用了三天时间,秦琅写了一道密折,说明了北方正在发生的情况,提醒皇帝要加以重视。

这个密折制度,原本是秦琅在自己家里用的,翼国公府家业扩张,家大业大,人手众多,产业多,人员多,想要管理控制好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秦家缺少底蕴,在管理这块肯定比不得五姓七家等。

虽说秦琅在每一块产业里,都有安排管事人员,但为了避免如许多暴发的新贵家容易出现管事腐败等情况,秦琅除了表面上的这套正常的人事管理安排外,他还从秦家府里府外,庄园作坊等处,精心挑选了一百余人,让这些人向自己秘密汇报工作。

这些人有些是管事,有些是掌柜,但也有一些只是庄头或是家将等,并不全是方面一把手。这些人等于是秦琅安插的秘密监督人员,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把自己管理的或者不是自己管理份内之事,只要是一些重要的事情,都可向秦琅汇报。

这个汇报,是不用经过翼国公府里的大管家统领的管事处的。

密报不经八大管事,直接呈到秦琅案前,由秦琅亲自阅读甚至是回复,这就是一个双保险,让秦琅能够清楚的知晓下面的实情,而不用担心管事处的隐瞒,或是下面庄园、作坊的管事的隐瞒。

对于这个秘密报表,秦琅只要两条要求,一是机密,不能泄露密报内容,甚至连密报的身份也是保密的,二就是真实。不管所报是份内之事还是份外之事,都必须真实。当然,有时一些重要的情报,也允许风闻而报。

这个秘报法,其实是秦琅借鉴后世满清康熙雍正的密折制度。

要知道,从秦汉到宋明,各级官员的奏事都有一套详细的规章制度的,比如唐宋的银台,明朝的通政司等,都是掌握着官员奏章的。所以其实皇帝所看到的奏折,其实朝廷也是早知晓的。

到了康熙时,他就搞出来一个密折制度,挑选了一百多个内外各级官员,让他们可以直接密奏御前,不经过任何人之手,皇帝亲自阅读回复,这就使的底下人无法隐瞒皇帝,尤其是朝中的宰相重臣们。

到了雍正皇帝时,他是个最勤政的皇帝,把密折制度也运用到极致,有密奏资格的臣子高达一千多人,据说雍正批阅臣子奏章的字数加起来都有两千多万字,相当了得。

秦琅觉得这种法子其实是个不错的。

毕竟做为领导的人,最需要的就是掌握第一手的实情,最怕的就是被欺瞒架空。

对于翼国公府这种新贵家族来说,扩张迅速,管事人手等也是成份复杂,这方面更考虑管理水平。

秦琅引用的这套密报制度效果还是不错的,结果承乾见到之后,跟长孙皇后说了,长孙又跟李世民说了,于是李世民也觉得这套办法很好。

李世民很厚颜无耻的就找秦琅聊了聊,然后就也搞起密折制度。

皇帝一上来就授予了许多大臣密折资格,宰相王公,还有那些实封功臣,诸道观察使、常平使以及各卫大将军、北衙禁军六军的大将军,皆被授予密折资格,一下子就给了三百多人这个资格。

原本李世民甚至想要给所有州刺史密折资格的,后来考虑到可能会处理不过来,才暂时作罢。

自采用了这密折制度后,李世民非常喜欢,觉得自己对天下的掌控又加强了许多。

配合镇抚司百骑司殿前司的监察,御史台的监督,门下省谏官们等,李世民感觉自己洞悉一切,没有人可以欺瞒他了。

秦琅的密折呈进银台门,立即便有内侍省宦官把这贴着特殊标签的折子急送到皇帝案前。

“秦琅的折子?还用的是红色折?”

李世民认真起来,红色代表紧急,秦琅经常能够得到皇帝召见,所以用红色密折,肯定是有紧急要事奏报。

立即打开阅读起来。

良久,李世民皱眉思索起来。

不是举报谋反,也是弹劾要员,却是关于北方的早霜灾情,这让皇帝有些意外,可读完之后,却又为秦琅在密折里带着数字的结论而惊讶。

先前李世民也接到过秦琼、李绩、张亮等不少官员的奏报,谈及到北方突厥的现状,里面也不乏关于现在草原上有些乱,郁射设跟颉利关系不好,突利也与颉利有矛盾,漠北铁勒与突厥贵族们有冲突之类的,但草原上从来都是这样,这些也不是啥新鲜事。

只要突厥人不集结部落南来,朝廷也是乐的看他们窝里斗的,李世民之前就有些幸灾乐祸的感觉,经常看到这些奏折,总能心情大好。